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政协大理州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徐杨枣红——

用文化软实力助推文旅新发展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5/27 10:53


徐杨枣红(左)在音乐剧《七彩云霞》中出演女主角“金花书记”。(资料照片)

□ 记者 赵丽花 张丽

徐杨枣红,政协大理州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祥云县彩云艺术团演员。

5月23日上午,徐杨枣红做客由政协大理州委员会和大理州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全媒体直播节目《大理州政协委员访谈录》,就自己如何走上艺术道路、从声乐演员跨界到音乐剧演员,对文化软实力如何助推大理文旅新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履行政协委员职责等话题与主持人进行交流。

“音乐小鸟”在梦想的路上乘风破浪

徐杨枣红是巍山县人,本科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表演专业,2017年4月参加工作,现在是祥云县彩云艺术团的一名声乐演员。

主持人:你是如何走上艺术道路的?可以谈谈你的经历吗?

徐杨枣红:我从小喜欢唱歌,15岁开始在原大理州实验中学学习音乐,2015年6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4月招考进入彩云艺术团。工作的第二个月,就遇到了大型红色花灯戏《省委书记王德三》选角。我出演了苗寨寨主的小侍女。也因为这个小小的角色,在舞台上不断锻炼、积累,奠定了后来从一个民族声乐演员跨界到音乐剧演员的基础。工作以来,我每年都要参加三月街和州庆文艺汇演,作为基层演员,表演、戏曲、唱歌都要参与,让我们年轻一代的文艺工作者不断地去开发自己的潜能。2019年7月,州白剧团参加“云南省新剧目展演”需要合唱队员,我和州白剧团的演员一起参与了《家在大理》这部剧的演出。历时两个月的排练,让我对白族文化、白族音乐有了更多的认知。结束《家在大理》的演出后,紧接着就开始了大理州第十六届“洱海歌手大赛”的选拔,我荣获了民族唱法决赛金奖。说起“洱海歌手大赛”,两年一届的比赛,我一共参加了四届。从一个刚刚学习声乐的高中生首战落选,到后来陆续获得优秀奖、铜奖、银奖,最后拿到金奖。比赛中我选了一首花腔歌曲《青春舞曲》,里面有一句歌词“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依旧会开”,非常契合我的心路历程。我也希望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可以像“青春小鸟”一样任凭风吹雨打,依旧可以在梦想的路上乘风破浪。2019年年底,我到中央电视台录制《音乐公开课》节目,在节目中向全国的观众介绍了大理的民俗文化,展示大理的山歌小调。2020年,我入围第十三届云南省青年演员决赛,获得本土歌曲民族组优秀奖。多年来,除了参加省州市的各项文艺演出、比赛,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参与戏曲进乡村和流动小舞台演出,共计80余场。

出演《七彩云霞》女主角“金花书记”

2022年,州白剧团排演大型民族音乐剧《七彩云霞》,当时主创人员在全州各地选角,最后确定由徐杨枣红担纲该剧女主角——金花书记。

主持人:《七彩云霞》这部剧让你从一名声乐演员跨界到了音乐剧演员,请你谈谈这部剧的排演经过?

徐杨枣红:从一名声乐演员跨界到音乐剧演员是我没想到的事情。2022年9月,我参加了在昆明举行的云南省第十三届青年演员比赛。比赛完回到祥云,就接到了通知,让我去面试州白剧团即将要排的一部大型民族音乐剧《七彩云霞》。当时导演直接给了一段剧中音乐,让即兴演唱,还有念白、即兴表演和才艺展示环节,我演唱了弥渡花灯民歌《绣荷包》。就这样通过了面试,让我先进剧组观摩学习,因为当时的A角是北京煤矿歌舞团的孙蓉老师。由于我们排练的时间比较紧张,也在一直调整音乐,很多时候都是当天出音乐,我们就坐排,导演会要求演员第二天就得脱稿,我就一路跟着A组老师们的节奏背台词、唱段。当时A组的老师在苍山饭店公演结束后,突然就接到有关部门电话,给我们B组派了任务,这是我成为主角的第一次亮相。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七彩云霞》这部剧的创作背景,剧里“七霞庄”的原型就是洱源县郑家庄村。2019年12月,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从“人穷路烂,人心涣散,矛盾不断”到“村民团结互助、和谐共处、共同富裕”,郑家庄村走出一条民族团结进步的路子。而《七彩云霞》就是把郑家庄村的故事加以创作,搬到了舞台。剧中的女主角“金花书记”就是“七霞庄”的党支部书记。“金花书记”是一位乡亲们帮扶照顾长大的孤儿,她努力读书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一心回到家乡,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主持人:《七彩云霞》公演后,得到广泛好评,相关短视频也被转发、点赞,枣红作为女主角也出圈了。在此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事情和细节触动到你呢?

徐杨枣红:去年,《七彩云霞》在昆明会堂和云南大剧院分别进行了公演,有许多高校的大学生也来观看,同学们转发朋友圈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振兴家乡”,这一刻我觉得我们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我在演这部戏的时候,除了把民族唱法改成唱剧这个难点,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人物面对不同关系时候的表演层次。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真的把“金花书记”跟自己融合,把自己当做了她。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还是跟这个角色有几分相似的。我也是因为热爱家乡,毕业后选择了回乡工作。虽说我做的是文艺工作,但我也想通过艺术的形式给大家带来精神的享受,通过自己的努力助力家乡的文旅发展。

为家乡文旅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通过自己的经历和实践,徐杨枣红关注到了文化软实力对经济社会特别是文旅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也非常荣幸自己以政协委员的身份,能够为我州文化旅游事业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主持人:结合自己的创作演出经历,你觉得目前我州的民族青年文艺人才的成长还存在哪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或短板?你有什么建议?

徐杨枣红:大理州曾经推出许多经典的白剧、花灯剧、歌舞剧,但是由于经费的短缺无法走出家门推广。城市的灵魂在于文化艺术,而人才振兴才是文化振兴的关键,我希望我们能用文化的发展去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来到大理。近几年,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艺人来到大理,他们驻足苍山洱海之间,用歌声、音乐、诗词,向全国乃至世界用直播的新媒体方式传递大理的美好,而他们也成为了“新大理人”。我认为,在今后的创作中,要接近群众,要创作精品,更要“接地气”。我们也需要加大新媒体平台的推广,我们的文化人才、民族文艺作品才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让文化作品走出去。本土艺术家也需要和外地艺术家一起相互学习,相互融合。

主持人:新媒体时代,我们的民族剧、歌舞剧应该怎样创新出更多的接地气、感动人、感染人的文艺作品或产品?

徐杨枣红:互联网的不断进化为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基石,社交媒体平台以及自媒体矩阵等多种形态的新媒体正借助于大数据的支持,发挥着重要的用户吸引和内容推荐引流的作用。这些技术在帮助传统文化艺术下沉到最基层、最末端方面展现出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各类艺术创作者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其作品能够有效地与受众互动,平时喜爱艺术的民众在掌上平台就能享受到艺术带来的愉悦感,而社交平台的内容推荐体系又能发掘潜在受众,让更多的人对艺术产生兴趣,从而推动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加深其影响。新媒体平台在这一过程中也因为艺术作品的不断输出进而实现平台的多元发展,增加平台价值。新技术的辅助和新媒体矩阵在传播、沟通方面的加持有效助推各类文化艺术不断“出圈”。对于如何创作感人的、接地气的文艺作品,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创作离不开“以人为本”,只有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弘扬好人好事的故事才能感动观众,有精神追求的作品才能感染观众,讲老百姓爱听的故事才能接近观众,才能接地气,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主持人:作为一名州政协委员,你的政协提案提交情况如何?

徐杨枣红:作为政协委员,在履职期间,每年我都会参与调研,更多的是关注身边人身边事。在去年的州政协第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我提交了《关于文创IP引导疫情后消费打开节日宝藏的提案》,成为了重点督办提案。提出这个建议的初衷是想让青年人保护我们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基因。

作为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大理州有13个世居民族,23种民族成份,是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乐土,素有“文献名邦” 之称,民族节会活动丰富多彩,有传统的三月街、绕三灵等198个民族传统节会;有结合实际创新举办的大理国际影会、兰博会、开海节、核桃节等。近年来,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传统节庆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保护与开发,不断推动文化活动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但由于缺乏深度挖掘和开发,缺乏系统的规划引领,大理很多节庆活动的文化功能、产业功能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所以我提出对节日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进行系统研究,为节日文创提供翔实、准确的文化资料。主管部门加强节日文创的引导、节日活动的规划、城市级节事的IP打造,为市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提供自由空间和秩序保障。品牌借助节日的文化感召力、情感纽带、社群吸引力,开发节日文创产品、布置节日文创氛围、打造节日文创活动,拉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形成专属的节日文创IP,沉淀品牌资产和价值。从事文创的创作主体,既要追本溯源,尊重、挖掘、传承传统,又要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潮流触角、用户思维,在巨大的节日文化宝库里掘金,用自己的创作充实这个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