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头条

震后3年!漾濞扬帆启航新征程系列报道——

城乡蝶变 重启新生活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5/24 08:53

灾后重建后的苍山西镇淮安村。(5月11日无人机航拍照片)

□ 通讯员 刘慧玲 杨建平 杨佳燕/文 段宏运/图

时光飞逝,回望“5·21”地震后的3年,在党委、政府的团结带领下,漾濞县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如今,震后的疮痍已被抚平,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画卷在漾濞大地徐徐铺开。

废墟重建 美丽乡村崛起

沿着盘山公路走进苍山西镇沙河村密达村民小组,一幢幢新建的白色民居掩映在核桃林中,家禽在核桃树下悠然觅食,一派祥和静谧的田园风光,让人很难想象出3年前的那场地震几乎把这个村组变为废墟的景象。

密达村民小组虽距震中有些距离,但由于村里土木结构房屋较多,地震中房屋受损较为严重,进村道路难行。在沪滇协作扶贫援助灾后重建项目的支持下,密达公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路面硬化,平坦的进村道路为村民出行带来了方便。

“这条水泥路修通后,从漾濞县城到密达村可节约半个小时左右,不仅我们跑车方便,村民出行也相当方便。”货车运输司机常秀清说。

梅丽山家是密达村民小组灾后恢复重建户之一,震前的土木房屋如今变成了二层小洋房。除了基础的农作物种植外家里还养着一群牛羊,曾经外出务工的梅丽山也回到家里发展产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3年来,密达村民小组的面貌发生了巨变,受灾群众全部搬进了新家,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村里还新建了亭子、活动场所和牲畜圈舍,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蝶变重生 人居环境升级

走进淮安屯新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广场和干净整洁的道路,一幢幢独栋小楼顺着道路排列延伸,道路两旁的蓝花楹在枝头悄然绽放……

广场旁边的小卖铺里,店主杨和意边整理着货架上的商品,边不时和前来购买商品的顾客闲聊几句,对于目前的生活她十分满意。“我家有5个铺面,以目前发展看,以后人流量会越来越多,再开个餐饮店,也是好出路。”杨和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随着村庄“颜值”和人气的提升,包括杨和意在内的许多村民开起了超市、饭馆、民宿、快递店、药店等,村民们不仅住进了新房,还做起了生意,当上了老板。

淮安屯新村是漾濞县灾后恢复重建的18个集中安置点之一。地震中淮安村受损程度较为严重,共造成418户不同程度受灾。在震后重建中,淮安屯新村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村庄建设不仅考虑到整体的规划,还兼顾了后期的发展,日间照料中心、篮球场、公园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庄面貌、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村庄建设实现了蝶变重生,淮安村也获得了2021年度云南省“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村庄规划典型案例表彰。

旧房重改 老旧小区迎新

走进漾濞县城内的文苑小区,小区里的休闲小广场树木葱茏,石凳子、垃圾桶、停车位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昔日杂草满院、晾衣线和管道横七竖八、小广告满墙的“囧景”早已不复存在。这些喜人的变化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实施。“通过改造以后,下水道不堵了,环境都搞得特别好,小区里还有我们老年人的娱乐场所。”社区居民马国贤对改造后的小区环境赞不绝口。

在灾后重建中,漾濞县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通过人居环境整治,达到了居住舒适、配套齐备、管护有效、居住品质提升,老旧小区居民实现了出门见绿、抬头赏景、移步闻香,城乡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3年来,漾濞县坚决扛牢主体责任,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为全县“头号工程”来抓,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重建家园。全县民房恢复重建工程规划总投资34862万元,到位资金35729万元,完成投资35948万元;共计完成16686户民房恢复重建任务,其中拆除重建2112户、维修加固14574户;投资12605.92万元实施老旧小区及其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对64个老旧小区、94栋房屋、1133户住房及5条相关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人民美好生活愿景不断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