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美丽中国 生命绿地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9/19 10:41

在绿色环保之风劲吹的当今世界,在谋求产品与大自然协调统一成为人类生活质量日臻提高标准的今天,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一些环保概念备受政府和更多的人们所关注,如:绿色工程、绿色建筑、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标志、绿色旅游、绿色城市……党中央、国务院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作出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重大决策,体现了环境保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科学发展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把环境保护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首次被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足以证明了它的重要性。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且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

习近平主席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做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就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描绘蓝图。他提出要“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体现的是对人类文明的尊崇,对历史传承的尊崇。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更把美丽中国和中国梦与人类

文明融汇为一体。在我看来,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中国梦,都应该放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样一个宏大的中国方案中来理解和传播。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美丽中国与中国梦结合起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作为生态文明的更高目标,从单纯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提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高度。通过“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话语形式,来阐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意义和最终目标,这就是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就是说,一幅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神州大地铺展,一场关乎亿万人民福祉、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征程。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是立足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视野,是对自然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是引领中国长远发展的,先进的执政理念和战略谋划。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明确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对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论述可谓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字字充满中国智慧,句句符合中国国情,处处体现中国特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报告对过去十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做了精确梳理: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报告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部分,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新境界。“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统

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报告在继续对“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做出整体部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增加了对“双碳”工作的安排部署。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对“双碳”工作的规划安排充分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更加系统、全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行动进一步落到实处,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推进全球环境治理和实现绿色发展上的决心和能力。

经济要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绿”。近年来,绿色资源的利用以及绿色产品的开发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潮流,都市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绿,格外地向往绿。没有绿,无论是炊烟缭绕、马蹄哒哒的乡村,还是华灯初放、令人目眩的现代都市,都可能会消失在黄沙黑浪之中。假若没有绿,广阔的田野,茂密的森林,都可能被一望无际的沙漠所代替。但是有了绿,就有了生命的体验,有了绿的滋养,心田也就不会干涸沙化,才会有润湿的灵秀;有了绿,我们才不至于被浮躁喧嚣所遮掩、被金钱利禄所打败,我们才会向往更美好的明天。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对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工业文明的超越,中共前所未有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根治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人类陷入了困境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相信每一个人都向往早上走出家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放眼望去,天是蓝的,地是绿的,水是清的生活,而这样的画面要实现,就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

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做些什么呢?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周围做起,努力创造一片“生态净土”。如爱护草坪、树木、动物、植物,不随地吐痰,节约用水、用电,不随便乱丢垃圾、不随便就吐口香糖、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少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在网站上面发布环保图片、环保知识和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为周围的环境作奉献,为人类的文明做贡献。如一个星期天,妻子约我参加她们学校组织的郊游活动,我欣然答应并随之前往,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午餐时一圈圈围拢,席地而坐,畅说他们的各种发现和乐趣,享受着这幸福时光,临行时,孩子们把包装食物的塑料,纸屑等废物拾干净,专入袋里,带到垃圾堆放的地方,这件感人的事件让我至今难忘。当然,我们的行动并不在于捡拾了多少的垃圾,而是要影响周围的人,要他们注意自己的行为,注意保护我们的环境。

我喜欢文学,我眷恋着美丽中国精而不晦涩,快而不粗糙的生命绿地,常把美丽中国生命绿地的有些内容及时摘录、归类整理,把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熟读领会,更把大地四方六合之气和人的灵气都融进了文字里,站在环保与自然的交融点上,讴歌抒写出情真、性灵、平实、随意,透着从容、安适、自然、天然,在“绿地”上播洒爱的种子,种植理想和希望,继而收获了丰实饱满的精神庄稼——文学作品。如《山水有诗意》、《高原听湖》、《大自然》、《水色本正白,积深自成绿》、《跳动的“绿肺”》、《祥云下的玉波湿地》、《温柔的洱海》、《生命的绿色》、《诗意祥云,绿色家园》和《生命之歌:共生共荣洱海情》等散文诗歌,其中,《山水有诗意》《水色本正白,积深自成绿》《大自然》《跳动的“绿肺”》发表于国家级报刊上。

如刊登在《中国环境报》《跳动的“绿肺”》一文中我写到:如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在一天天生长“发胖”,城市空间像摊大饼一样迅速铺开,委实令人振奋。如果城市新建绿地的“绿量”追赶不上固有绿色空间萎缩的“绿量”,就会造成“绿肺”缩水的实际结果。工业的污染,黑色的河流,无鸟的天空,炸耳的喧嚣,

塞鼻的空气,让城市人喊累,喊得比乡下人还要真实,还要辛苦。这不是劳作之累,更不是油盐酱醋,吃饭穿衣之累,而是生活空间之累。

绿色为城市增色,为大地增辉。“绿色,映照碧蓝的天宇,催开火红的春花,抚爱潺潺的清泉,笑聆黄莺的鸣唱,她不仅是大自然中的宝色,也是人文景观中最生动的色彩,更是城市的清洁工;是青春的活力,是不断的追求,是生命的真实关注,是尽情享誉的温温淳香,她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追求、神往和愉悦。没有绿,无论是炊烟缭绕、马蹄哒哒的乡村,还是华灯初放、令人目眩的现代都市,都可能会消失在黄沙黑浪之中;没有绿,广阔的田野,茂密的森林,人们得以依托、滋养、孕育的根基、泉源和后方领地都可能被一望无际的沙漠所代替。”“绿色”赋予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升华,是一种生命意义的色彩。一个没有绿色的地方,是死气沉沉的;一个没有绿色的城市,是没有生机的;一个没有绿色的居所,必然使人无法接近大自然。因此,给每一座城市安装供人呼吸的“绿肺”,享受新城市主义的新生活,成了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斑斓如茫的人海里,人们情感再生的需要和精神深处的渴望。

大自然是人们生存的环境,也是人们的精神依托,自然给予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近年来很多地方提出建设宜居城市,而宜居,除了舒适方便的生活条件之外,更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尽管城市越来越大,也要加大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环城绿地的建设,再造城市中心“绿肺”,提高城市“肺活量”,为市民营造“花开春天,荫蔽夏天,秋色突显,冬写绿意”的特色环境,这样,既优化了生态和投资环境,又提高了周边的房地产价值。

云南昆明市提出:“要建设一批公园绿地,保证市民步行5分钟500米就能到达绿地广场”。要求城市道路绿化做到见路栽树、见土植绿,因路造景,因景配绿的绿化林木带和人文景观旅游观光带;大理碧如玉盘的洱海和依城而立的苍山是难得的天然“绿肺”。

大理人以苍山洱海天然绿肺资源突显的价值,形成了依山傍水,城海相拥的生态型城市,给美丽家园增添了无比的灵性,人们随水而居,休闲、娱乐、健身,交流感情;人们观鸟、觅蝶、听蛙声、逗蜻蜓愉悦身心;人们沿海边村落之路行走,闻青草的芳香、泥土的鲜腥和小溪的味道,追逐着

那一抹眉角流转的下关风任时光流淌,宛在水中央的佳人,心驰神往。

我去北京,漫步于各个公园,只见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有老人在公园唱歌、习舞、练功、下棋,有儿童在草丛林间嬉戏,也有人在湖边树下小坐赏春,其乐融融,生机盎然。据悉,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只有40多个公园,改革开放后,公园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绿色奥运,大大提高了城市“绿肺”的安装,初步形成由综合公园、专类公园、街区公园等构成的公园体系,形成北京东北部的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

祥云县把环境保护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按照“立足长远,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科学规划”的原则,努力把祥云建成生态园林工业城市和历史文化明珠城市,县城在建设者的神笔描摹下,新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等,做到了以城市中心区重要的街头小型绿化广场为点,以建成区主干道绿化带为线,以规模较大的公园绿地为面,形成“绿不断线,景不断链”和“城在绿中,花绿映城”的“点、线、面”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园林城市景观。走在清红大道、龙翔大街、文苑路大街上,见到的城市“绿肺”是越来越多,绿化水平越来越高,“绿肺”让县城露出了美丽面容,为县城增添了一抹浓彩靓妆,让城里的人民紧绷绷的筋骨连同紧绷绷的心弦一道松驰,与大自然一同亲近。

……

一片新绿,一派生机,一道亮丽的风景,令人望之悦目,闻之神清,想之赏心。我想,读着这样的风景,理想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尊重和保护环境,同时又不必放弃享受任何最为现代化和最为先进的技术所带来的成果。

我想,理想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尊重和保护环境,同时又不必放弃享受任何最为现代化和最为先进的技术所带来的成果。

“买住宅就是买环境”。这是当前很流行的一句话。城市里的人都渴望有一套住房,有的人可能要为住房奋斗大半辈子,深究一下,买房到底为什么?不就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使生活多一个“富”,少一切“累”吗?

城市绿肺,同心一样亮,像胸一样宽,建设好城市绿肺,人们就能倾听到大自然深深的呼吸和耳语,看到集家居、休闲、娱乐的家园风光,感受晶莹纯净的绿肺“亲吻”,体验囚禁的心释放后的跳跃旋转。

拥有“绿肺” 的城市才能产生美丽,生发力量,给生命带来温暖,演奏新生活美好的乐章。

跳动着生命的绿肺,充满着温柔的绿肺,城市需要的生机绿肺,那是我们人类永远依赖、受惠永远的绿色家园!

再如《大美洱海湿地》一文中:

仲秋季节,高原上的阳光汹涌而来,它自我炫耀似的横冲直撞,风一样漫过苍山,洒在无垠的洱海之上。闲庭信步在洱海湿地,风劲吹,水波荡漾,我也像洱海一样,张开大耳,倾听丰茂水草的呼吸,倾听芦苇开花的声音,倾听游人快乐的歌唱。

这里一片豁然开朗,一片时光悠悠,周围绿林逶迤,水在旁浅吟低唱。这里水化了的草原,诗化了的湿地到处渲染着绿的主题,高低、远近都是满眼的绿,是漫无边际的茫茫绿野,开阔无比,幽邃弥深,草绿水亮,水草缠绵,络绎吻接,风吹曼妙,空旷辽远,变幻莫测。它的静谧丰美、浪漫多情有如蒙娜丽莎般的神秘柔和与期盼,让人悸动而向往。专家们曾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森林是地球的肺,那么湿地就是地球的肾。这里金丝菊花开遍了公园,红的,紫的,黄的……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柳树的枝条在秋风中摇摆着身姿,枫林里的枫叶红得像一片霞,清澈的洱海水缓缓拍击岸边的岩石,湖水清澄如镜。这里满目葱郁、绿意盎然,睡莲恬静、芦苇招摇,香蒲颔首、鸢尾挺拔。尤其是在带着些许秋风凉意的一片水域里中摇曳的寒芦,抽穗花开,轻如棉絮,白如绸纱,风动花飞,与浩淼烟波相映迷离,仿若天外。不知道是百顷碧波荡漾了思绪,还是芦花飘飞了情愫,也不知道是湿地氧吧拨动了心弦我更想解读洱海湿地那无尽的诗意。面对这一切,“滋养”一词浮于脑海,我总觉得这里是孕育生命的地方,是那些悠闲快乐蓬勃生命的根。

我惊讶于这里的美景,光是那条绿意盎然的圆弧形湖滨带的“水上长廊”,就吸引了每个游客的目光,游人在“水上”穿行,尽情观赏。我和孩子顺着满目葱郁中蜿蜒的木板走廊走去,凭栏远眺,品读着洱海风景旖旎的风光,平眸近阅,长廊两边一簇簇水葱随波摇晃,泛着油绿绿的光,“接天连叶无穷碧”的荷塘里散发着醉人的香,挺拔的芦苇挂着白穗,在香蒲、鸢尾的根部,睡莲舒展着圆叶,紫的、红的花开得正盛……在泛潮的海风轻轻地吹拂下,我似乎倾听到大自然深深的呼吸和耳语,感觉乐水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伴着蓝天、白云和秋风送来的白家渔歌,陶醉在“一片琼瑶水,千重翡翠山”的画境之中流连忘返。

走到长廊的尽头,一眼就看到了洱海月标石,因今年雨水好,洱海水涨,淹没了洱海月标石旁的石子路径。这里挤满了由家长带领的孩子们,挤满了一对又一对的年轻人,我和孩子也脱鞋下水,赤脚进入那场景徜徉。那场景,不亚于夏日的海滩。一边是水波荡漾的湖面,湖面上一艘艘游艇悠然飘过,一边是湿地满目的蓼子花蓬蓬勃勃,稀稀落落,宛如花的盛宴,绽放在我们的脚边。身边是一对对恋人疯狂热抱恋人,跃起做着飞翔的姿态和嬉戏的游人,一个个拿着相机拍个不停。

据了解,每到周末,忙碌了一周的人们来到集人文、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湿地畅游,荡舟湖面,尽情呼吸这里清新的空气,放松疲惫的心情。

仲秋时节,洱海爽朗。虽已过烟雨迷蒙的季节,纵难染上戈壁水乡那淡淡的浪漫情怀,但于洱海湿地而言,却正值风花舞动,水远天长的好光景。洱海湿地之美景,秋季尤甚,无论是岸边远眺,还是缓步石径,在美不胜收的风景之外,节气所造就的意境的确为我们平添了几许惬意、几分诗情。

是啊,湿地是水陆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鸟类、兽类、鱼类生存繁衍的天堂,特别是珍栖水禽的栖息、繁殖、迁徙、越冬集聚之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湿地是生命的温床,是草木丰饶沉静而复杂的水体。它总是不厌其烦地演绎着生命的主题。

湿地如梦,没有它,哪来的涓涓不舍的溪流?

湿地如诗,没有它,哪有毛泽东笔下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自由相竞?没有它,哪有诗人从湿地上空欣赏到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最佳景色。

洱海湿地公园,就象是洱海的绿肺,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能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不仅为净化洱海的水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极大地优化湿地生态结构,恢复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和淡水资源,还成为市民纳凉、休闲、文化娱乐的好去处。

波光潋滟的洱海湿地,无疑是一块宝地,一块福地,在洱海旁熠熠生辉。徜徉在秋风吹拂的湿地公园,心中涌起深深的人类共识。经济的发展,不能忘记改善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依赖于环境的和谐。保护环境,其实就是保护

人类自己。相反破坏了环境,就是破坏了人类赖于生存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他在在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之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我想,如果我们一个人能影响十个人的话,那么影响的这十个人就会再去影响其他的人,这样我们的行动就会影响一批人,只要人人行动起来,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此外,环保不仅要依靠社会公众,也要依靠科技的力量,用科技救环境,让科技与环保同步。谁领先了科技,谁领先了环保,谁就拥有市场,这是绿色环保意识日渐深入人心后,市场经济的又一黄金定律。

爱环境,就等于爱生命。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愿世界充满绿,这是每一个人的梦,也是每一个人责任。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时刻不忘保护和依法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姓名:杨源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