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精准帮扶,贮藏保鲜技术助力洱源海菜拓市场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8/10 09:37

□ 本报记者 黑毅鹤 杨磊 马丽芳

海菜因不易贮藏保鲜,被称为带不走的“鲜”。近年来,为了把海菜销售市场拓展到省外更多的城市,洱源县三江源水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尝试了许多办法。

“我们曾经试过烘干、晾干技术,但1公斤海菜烘干后只有一两多,成本太高,且口感很差。”三江源水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克胜告诉记者,虽然通过电商和冷链空运将合作社的海菜销到了省外,但份额只占总量的10%至20%,而且冷链空运成本太高,每公斤海菜的成本价接近40元。

“我们也考虑把洱源海菜做成预制菜,但当前云南预制菜产业链还不完善。”在洱源县挂职担任副县长的上海交通大学发展联络处副处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黄金贤也一直在想办法为洱源海菜打开省外市场。他告诉记者,海菜在省内销售受旅游热度波动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打开了省外市场,特别是省外高端市场,海菜的价格就能相对稳定,有利于洱源海菜产业发展。

今年4月,洱源县与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上海交通大学高原特色健康食品(洱源)创新中心,为洱源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构建绿色食品体系提供技术支撑。5月下旬,受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孔海南委托,上海交通大学高原特色健康食品(洱源)创新中心主任岳进带领科研团队开始对洱源海菜营养品质评价和贮藏保鲜技术进行研究。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科研人员对海菜进行营养组分、微量元素及生物活性物质等多维度分析,初步形成了海菜营养品质评价:海菜膳食纤维以及总酚含量较高,鲜食可以作为日常膳食纤维以及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其干基蛋白含量在水生植物中相对较高,矿物质元素 Mg、Fe含量丰富,干燥后可以用于植物蛋白和矿物质元素补充剂。同时,科研人员通过对保鲜技术多组别对照处理、观察、检测和分析,成功将海菜贮藏保鲜稳定期限提升至12天。

7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高原特色健康食品(洱源)创新中心校地工作会议宣布洱源海菜贮藏保鲜取得重要技术突破。这一消息让洱源的海菜种植户为之振奋。

“海菜贮藏保鲜期延长后,运输方式可由现在的冷链空运转为冷链陆运,较低的运输成本有助于拓展华东、华南、华北等销售市场。”岳进表示,下一步将再提炼和细化保鲜技术工艺,开展贮藏保鲜技术应用到保鲜包装产业化的研究,进行产业转化。

黄金贤告诉记者,海菜保鲜期提升至12天,即便以冷链陆运的方式运往省外,运途最多4天,留给餐厅、消费者还有一周的时间,保证了海菜的品质,为海菜走向云南之外更主流、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