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迎难而上突围赶超 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2/03 09:19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和州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锚定“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战略发展目标,坚定不移走好产业复兴、绿色发展、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创新驱动、共同富裕之路,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全力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大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2年主要工作回顾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99.6亿元,增长2.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913.5亿元,下降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3.8亿元,增长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95亿元,同口径增长3.6%;支出342.95亿元,增长13.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26元、15991元,分别增长2.4%、6.4%。

(一)勇于难中求进,经济总体恢复向好。及时出台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推行县市季度经济发展“骏马奖”“蜗牛杯”激励鞭策制度。全州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2.88万户,净增5.35万户。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87亿元。全社会用电量165.6亿度,增长7.5%。着力稳就业保民生,农村劳动力转移137.6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86万人。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182.91亿元、2122.2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7.1%、7.6%。

(二)聚焦产业发力,建链延链成势见效。从硅料到拉棒到切片到电池片到组件的硅光伏全产业链和以负极、正极、电芯、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链搭建进展迅速。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完成83.5亿元,增长116%。新建高标准农田56.38万亩,粮食产量169.81万吨,增长1.7%。烟农售烟收入23.95亿元、增长9.2%。实现物流产业总收入603亿元,增长20%。完成快递业务投递量1.51亿件,增长10.3%。旅游市场加快复苏,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旅游格局深度重构,普德赋、百老汇等重大项目加速落地,成功创建4A级景区3家,“有一种生活叫大理”深入人心,大理成为“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

(三)强化项目攻坚,投资结构大幅优化。制定“项目攻坚年”行动方案,建立重大项目建设督导帮扶机制,产业投资增长180%,占比达32.2%,提高21个百分点。完成交通投资233亿元。500千伏黄坪变三期、220千伏海东变扩容工程建成投产,16个光伏项目新增并网105万千瓦,并网量位居全省第一,完成能源投资82.9亿元,增长254%。完成水利投资130.7亿元。大理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加快推进,天井污水处理厂、上登园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等工程启动建设。

(四)坚持生态优先,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立洱海保护精准治理重点工作定期调度机制,全力冲刺洱海保护治理“6个两年行动”,完成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基础工作,洱海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持续改善,全湖未发生规模化藻类水华,国控断面水质连续3年为“优”。创建州级美丽河湖33件,18个国控断面、30个省控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水体比例达93.7%,治理水土流失371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31.2万亩、全民义务植树622万株。

(五)深化产城融合,城乡协同有序推进。“大祥巍一体化”协同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和大滇西旅游环线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城乡绿美建设全面开展,建成绿美乡镇12个、绿美村庄926个、绿美河湖11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扎实推进,1个示范乡镇、17个精品村、135个美丽村庄建设卓有成效。

(六)扩大开放合作,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出台招商引资特别贡献奖等政策措施,“一把手”招商工作机制持续深化,州级领导外出招商33次,接待洽谈企业179次。引进州外到位资金886.6亿元、增长23.3%,其中省外到位资金659.3亿元、增长25.8%。进出口服务不断优化,为3户企业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4.5亿元,增长57.8%;实际利用外资2728万美元,增长24%。

(七)兜牢民生底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增学位3400个,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达92%。义务教育“双减”“双升”持续推进。加快普通高中优质均衡发展,高考一本率、本科率均居全省第2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全州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实现城乡医疗救助州级统筹,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推出“大理惠民保”。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8400元、5343元。完成28个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新增幼儿托位2453个。食品药品监管扎实有效。

(八)守护平安大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完成,全州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重新申报工作扎实开展。积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全力冲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达标验收,推进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禁毒防艾、反恐防恐持续加强,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各项任务。

2023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加快推进大理现代化进程的起步之年,也是大理发展突围赶超的攻坚之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重点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打牢加快发展基础。

超前做好项目储备。紧跟国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围绕交通、水利、能源、工业、农业、文旅、教育、卫生、生态环保、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形成项目建设滚动接续格局。确保全州重大项目年储备投资1200亿元以上,其中产业类投资450亿元以上。

大力推进项目实施。加快推进综合交通项目建设,力争宾南、大南、宾鹤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全面推进鹤剑兰、云兰、云永、永昌、南云、巍凤高速公路建设,加速推进大理火车站站房提升改造工程、大理至攀枝花铁路引入大理枢纽工程、大理机场三期改扩建等项目,实施农村公路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城市智轨建设。

加强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强力推进土地、林地、审批等要素保障,确保全年新开工重大项目900个以上。强力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投融资,争取国家、省专项建设基金、专项债券等支持,运用好银行机构比较优势资金,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加强民间投资项目的服务、保障、入统工作,力争民间投资比重达25%以上。

(二)全力推进产业复兴,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加快壮大园区经济。优化园区布局,增强园区竞争力,加快以祥云为重点的集中建园,推进省级以上重点园区优化提升,推动其他县设立州级产业集聚区,引导优质企业、重点产业集中入园发展,加快园区规模、质量、效益提升,着力打造大理经开区、祥云经开区两个千亿园区和一批五百亿、百亿园区。

构筑工业支撑体系。全力打造绿色硅光伏全产业链,从硅料—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应用,选准主攻方向,服务好已投产的鸿新新能源、大理立新多晶硅、正信光电、英利光伏组件等项目;加快推进深圳禾望、正泰电器、华晟新能源等项目实施,争取早日建成投产。持续推进“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下关沱茶、嘉士伯啤酒、帝亚吉欧威士忌和欧亚、来思尔、蝶泉乳业等品牌。实施重大工业项目50个,力争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0户以上。完成数字经济投资12.7亿元、数字经济规上企业营业收入50亿元。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48万亩以上、产量170万吨以上。烟叶收购139万担以上,烟农售烟收入增长6%以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一县一业”水平,新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户。

推动服务业恢复发展。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扩大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康养、信息、家政等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在线文娱、互联网医疗等服务,支持发展旅居养老、直播带货、农村电商等新模式,规范有序发展平台经济。新增批零住餐限额以上企业80户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2.8%以内。

(三)全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统筹推进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巩固洱海保护治理“6个两年行动”成果,继续抓实入湖河流水质改善、城镇雨污分流改造、农村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系统修复等工作,推动洱海水质、水环境、水生态同步改善。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推进“湖泊革命”、长江流域保护修复和十年禁渔、黑臭水体治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无废城市”建设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打好净土保卫战。

抓实绿美大理建设。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以洱海流域为示范,积极打造一批绿美城市、绿美社区、绿美乡镇、绿美村庄、绿美交通、绿美河湖、绿美校园、绿美园区、绿美景区。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深入实施林长制,统筹推进森林大理建设和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21万亩,有序推进洱海流域绿色廊道建设。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实施绿色革命7个专项行动,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抓实新能源示范项目绿电认证和绿电交易,加快建设碳资源池,推进碳汇项目开发和市场交易服务,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中锻造产业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降碳技术,努力建设低碳州、零碳城市、绿电园区。

(四)全力推进文旅融合,积极构建新型业态。

大力打造文旅品牌。启动以苍洱片区为核心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推动喜洲古镇、剑川沙溪、鹤庆银都水乡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抓实巍山古城、漾濞石门关等5A级景区创建,完成一批4A级、3A级景区创建。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不断创新和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持续提升爱情、体育、文化、团建、美食、夜间、购物旅游品质,建设独具大理特色的旅游新业态。

全面激活文旅市场。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加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国际旅游零售先行试验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打造文旅集市文化。积极开发一批带得走的旅游商品、文创产品,让“吃住行”更舒心、“游购娱”更愉悦。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作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打造一批最美文化空间,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持续推进国家级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抓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大理段)建设。积极打造艺术家第二居所。加快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建设,做好扶贫志编纂。加快州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五)全力推进城乡协同,着力建设和美家园。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突出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加快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加工资性收入,拓宽经营性、财产性增收渠道。

积极推进乡村建设。推动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农房抗震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抓好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创建,打造中国最美乡愁带。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完成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强化“三区三线”空间管控,加强规划与用地政策有机融合,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聚焦产业、企业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打造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强县、文旅强县。

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推进县城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健全城市道路、市政管网、防洪排涝、污水处理等设施,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化体育、职工阵地等设施,配套产业平台、商贸流通、消费平台等设施,提升县城城市功能,积极创建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品质提升,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好省级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房地产政策,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稳定增长。深化烂尾楼清理整治,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

(六)全力推进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加强重点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全力引进落地一批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聚焦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强技术攻关。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实施产业人才集聚行动,重点吸引院士专家带项目、带团队、带成果到大理落地转化,集聚更多高校毕业生和创业者。

大力推进精准招商。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招商,健全招商引资州级统筹、县市联动机制,紧紧围绕支柱产业、聚焦头部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培引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全州市场主体达35万户以上。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数字政务建设为重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分类建立健全企业库,建立领导包联企业、职能部门上门服务制度,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不折不扣落实支持民营企业政策,加快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实施新一轮企业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大。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充分反映绿色能源价值、市场供需形势的价格形成机制。抓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抢抓国家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机遇,建设好中国(大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积极发展口岸经济,推进大理机场口岸、大理经开保税物流中心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申建。大力培育自营进出口企业,改进优化进出口服务,扩大水果、蔬菜、核桃、啤酒、奶粉等特色产品出口。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

(七)全力推进共同富裕,强化公共服务保障。

加强就业创业帮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推进多渠道灵活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加快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巩固拓展“双减”“双升”工作成果。实施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加快大理国际职教城前期工作。支持民办教育、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引进举办知名体育赛事,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推进健康大理建设。加快滇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争完成州人民医院医疗核心区建设,确保省第二传染病医院、州传染病医院等项目投入使用。加强传染病防控,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持续做好疫苗接种,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重点抓好65岁以上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治,全力保健康、防重症。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精准参保扩面,完善公平适度的医疗保障制度和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保障工作,加强急难临时救助。实施生育支持工程,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做好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工作。

(八)全力推进发展安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深入推进化解基层财政困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财政运行风险监测预警,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抓实国有企业存量债务化解,加强各类金融活动监管,持续深入打好防风化债主动仗,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依法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州政协民主监督,做好立法基础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审计监督,重视司法、舆论、社会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群团组织意见。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加快实施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通过重新申报命名,争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大理。开展新一轮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

2023年10件惠民实事

一、交通物流惠民工程。建设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127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700公里、危桥改造35座。拓展农村快递服务覆盖面,实现建制村快递通达率90%以上。

二、农村水电网惠民工程。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601件。新建和改造10千伏电力线路338千米、配电变压器194台、低压线路97千米。完成第八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106个基站建设,提升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信号覆盖率。

三、教育体育惠民工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所,新提供2000个学位,资助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低于25万人次。低免开放体育场馆900场次、接待体育锻炼群众300万人次。

四、卫生健康惠民工程。完成31个村卫生室达标建设项目。免费开展集中脱产培训1000名乡村医生、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20000人、300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1000例尿毒症肾透析治疗。为5000名中老年城乡居民提供免费脑卒中筛查,为18000名育龄妇女免费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为50000名适龄妇女免费开展乳腺癌、宫颈癌筛查项目。

五、文化广电惠民工程。完成7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开展800场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实施州级应急广播平台和大理市、宾川县、祥云县、鹤庆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完成24个“乡镇模范职工之家”建设。

六、乡村振兴惠农工程。为2.8万户以上的脱贫人口发放14亿元小额信贷用于发展产业、促进增收。改建自然村卫生公厕220座、农村卫生户厕23642座。

七、城乡住房惠民工程。实施棚户区改造1650户,发放城镇家庭住房保障租赁补贴3000户。

八、就业和社会保障工程。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36.6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9.35万人。

九、优老解困惠民工程。为700名特困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为7万名高龄(长寿)老人发放高龄(长寿)补助金,为4.5万名“两补”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完成1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实施900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

十、扶残助残工程。为全州300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为5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800名精神残疾人提供住院康复救助,为1000名残疾人免费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