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小河淌水”之乡唱响发展之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弥渡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10/11 08:23

花灯广场

弥渡县城

无公害蔬菜

□ 本报记者 张婧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弥渡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州党委、政府工作要求,立志高远抓谋划,脚踏实地抓落实,全县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呈现经济发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政治生态向上向好的良好局面。

聚力高质量发展,兴产业强支撑,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十年来,弥渡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93.09亿元,是2012年32.15亿元的2.9倍,年均增长8.9%;人均GDP达35820元,是2012年10472元的3.42倍,年均增长11%。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园2个,建成州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1个,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一县一业”产业特色县,2021年农业总产值达65.65亿元,是2012年22.16亿元的2.96倍,年均递增12.8%。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县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产业园区,是全省首批审核通过的27个开发区之一,2021年园区共入驻企业41户,营业收入2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亿元,上缴税金总额1.91亿元,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1.11亿元,是2012年5.57亿元的1.99倍,年均递增9.2%。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成功创建密祉景区和天生桥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白崖城景区通过3A级旅游景区评审待挂牌;餐饮、住宿业有序发展,“四上”企业达7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5.91亿元,是2012年16.37亿元的2.19倍,年均递增9.1%。

聚力全面小康建设,战贫困谋振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年来,弥渡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4个贫困乡镇、5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75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9419人稳定脱贫,385户易地搬迁人口“挪穷窝”“斩穷根”,弥川大地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建立健全“一平台三机制”,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沪滇协作和北京大学对口帮扶,高位推进“小河淌水”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有序推进;以“两强四化五好”为抓手,正大“1+4”生猪产业、春沐源现代数字农业、栗子园村合作联社、大荒地村“双绑”模式等典型做法在省、州得到推广,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飞跃。

聚力生态文明建设,重管控强治理,绿色底色全面厚植。十年来,弥渡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的目标,全力筑牢生态基底,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并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全县森林面积增加15293.3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94.53万立方米,覆盖率达58.69%,较2012年增加20.24%;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97平方公里,恢复河道两岸生态9.3万平方米;有序推进污水治理及养殖废弃物利用和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及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成果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深入开展农村“空心房”整治,农村无序建房问题得到有力遏制,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建成全国第六家、全省第一家水泥窑协同处置城乡生活垃圾系统,以“五净一绿一规范”“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开展,全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垃圾收集处理率达92.5%;在2021年全省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考核中排第16名、全州第1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在全省三类县考核中排第1名。

聚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布局促协调,城乡融合提速推进。十年来,弥渡县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飞跃,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28.4亿元,谋划实施重点项目482个。“五网”建设全面提速,乡镇、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各类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19.7公里,成功创建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投资26.95亿元实施69件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建成蓄水工程885件、“五小水利”工程2.4万件,投资2.61亿元实施农村饮水项目465件,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9.1%,自来水普及率达96.5%;建成五子坡等5个风电场,完成长坡岭、朱坊后山等新能源农光一体化项目,实施国家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县发电项目,打造“光伏之城”;完成中缅油气管道弥渡段和弥渡支线建设,天然气综合开发项目稳步推进;4G网络实现全覆盖,5G信号覆盖面持续扩大。城乡建设稳步推进,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7%,临建违建整治全面推进,城乡风貌得到有效改善,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第五届云南省文明城市”。

聚力深化改革开放,解难题激活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年来,弥渡县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思想解放不断加快,聚焦产业园区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四个方面”开展“大理之问”集中研讨活动,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心更齐、劲更足,团结协作、敢于担当的干事氛围逐渐浓郁。重点改革取得新进展,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抓好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改革及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破解;殡葬改革、“空心村”整治、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等好做法在省、州推广。教育改革有力推进,实施教育发展“八大改革”,推行校长职级制,深化集团办学,加快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步伐,深化“县管校聘”,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制度,推动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常态化,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地,实现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容缺受理+承诺审批”模式,十年累计引进州外到位资金435.22亿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06.4亿元。

聚力共建共治共享,净环境保平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年来,弥渡县民主法治持续加强,县委议事协调机构高效运行,人大、政协和“一府一委两院”履职能力不断提升,工、青、妇等群团工作取得新成效;平安建设硕果累累,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总揽,深入推进“平安弥渡”“法治弥渡”“法治政府”建设,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森林防火、交通安全、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成效明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被表彰为“全国依法治县先进县”“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先后6次被命名为“省级先进平安县”;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发展,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军民融合发展开创新局面,创建为省级“双拥”先进县和模范县。

聚力社会事业发展,惠民生增福祉,幸福指数日益提升。弥渡县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9732元、13263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2.21倍和2.59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毛入学率稳步提升,职业教育优质覆盖率达75%;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乡村振兴学院落户弥渡,百川中学、建水实验中学入驻弥渡办学,北京大学托管弥渡一中,丽江一中“省管校用”对口帮扶弥渡一中,成功开办北大“博雅班”、上海“临港班”。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完成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二级医院通过等级复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率均达100%。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稳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持续保持在全州较低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大力开展文化遗产传承和古旧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文盛街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大型花灯戏《山村·小河·月亮》获“云南省第八届文艺精品工程奖”,“小河淌水”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聚力从严管党治党,转作风提效能,党的建设坚强有力。十年来,弥渡县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政治建设全面加强,领导干部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升。思想建设全面强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基层党建全面提质,1239个党支部完成规范化建设,新街大荒地村等5个党支部被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深入,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全县上下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

数说巨变

2021年

弥渡县地区生产总值达93.09亿元,年均增长8.9%;人均GDP达35820元,年均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9732元、13263元。

十年来

弥渡县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飞跃,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28.4亿元,谋划实施重点项目482个。

累计引进州外到位资金435.22亿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06.4亿元。

森林面积增加15293.3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94.53万立方米,覆盖率达58.69%。

统筹:赵正琳 黑毅鹤

策划:施贵兴 刘  颖

朱  蕾 苏云慧

绘图/版式:何俊倬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