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顶在前面 干在难处

——洱海保护治理一线干部访谈之一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1/24 09:30

□ 本报记者 李百祥

近日,记者到大理市喜洲镇,结合“大理之问”大讨论活动,以喜洲镇龙湖湿地提升泵站的建设工作为切入点,采访了喜洲镇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队队长杨石联和喜洲镇政府副镇长鲍以恒,了解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一线干部的好传统、好作风。

记者:请问龙湖湿地泵站建设和改造的初衷是什么?

杨石联:龙湖湿地由于地势低洼,成了洱海保水质工作的一处隐患。建设泵站、改造抽水输送管道是消除隐患的方案,可以达到“三赢”的效果:一是消减掉龙湖湿地100万立方米的存水,尽最大的努力消除劣质水进入洱海;二是这100万立方米的水可浇灌8000多亩农田,减少从洱海取水,起到节水的作用;三是龙湖湿地腾出的库容可以再次收纳100万立方米初期雨水和农业尾水。

鲍以恒:在建设海西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过程中,我们计划结合龙湖湿地现有的资源,通过专业规划,搞旅游开发等项目,将资源统筹调度和利用起来。

记者:结合全州正在开展的“大理之问”大讨论活动,您二位觉得在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中,干部应当具备怎样的心态?

杨石联:洱海保护治理是全州的大事,容不得一点懈怠。我始终认为,组织安排大家来到工作队,就必须对这项工作负责。作为工作队长,在工作队开会学习的时候,我始终强调“查”和“干”两个字,工作队要协助镇政府认真查找洱海保护治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措施。同时,工作队员不能做看客,要主动参与到镇政府的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当中。

鲍以恒:作为一线干部,要敢于担责。比如龙湖湿地这个项目,实际实施下来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谁也不敢保证,但如果害怕达不到预期而担责,那我们肯定就不会启动这个项目了。所以,我们把本级能解决的问题解决掉,把该做的事情及时做好,能做完的事情及时做完,矛盾既不上交也不下移,这是干部该有的担当。

记者:您二位认为在洱海保护治理一线的干部队伍中,有哪些好的精神和传统是值得传承和发扬的?

杨石联:我觉得是团结协作和“传帮带”。我们来到乡镇首先要忘掉自己的职务和职级,多想着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各队的工作队长很多都具备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要主动将自己的工作方法传授给年轻干部,因为年轻干部文化程度高、思想灵活、接受能力强,但可能处理事情的经验有所欠缺。将我们的经验和他们的思想结合到一起,就既能维护政策法规的权威性,也能解放年轻干部的思想,想出很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鲍以恒:我想到的是两句话:第一句是“顶在前面,干在难处”,这是对待工作的态度;第二句是“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基层干部的工作不但要用脚步去丈量,更要准确理解国家、省、州的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