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密 林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11/10 09:55

□ 杨亦頔

当林间的云雀疾飞直上,一声鸣叫划破天际,有光投落的地方是“山那边”(解放战争时期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象征奔赴光明和希望)。为了抵达稻田极目连云,民众衣食无忧的“山那边”,一群人自遮空蔽日的暗世丛莽中出发,走向一片新光笼织下的密林,这一程,他们整整走了二十一年。

蒙化县(巍山)翁家丫口村,黄栎树林,一场小型会议,他们或坐或站或来回走动,在旁人眼中只是闲话农事。厚积的枯枝腐叶被几只脚踩踏后发出末垂的尾音,它们仰头望向那几张曾被忽视和侮慢的脸,那些人的身影在街头、蒙化中学、晓庄小学,甚至是每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出现过。张瑄、童景明、黄承明、“布衣”,他们的名字是草窠中的露滴,无从找寻又无处不在。

1928年12月,中共云南临时省委向中央的总报告中,提及当时全省有同志五百八十八人,特支十七个,蒙化为其中之一。没有动地之声,中共蒙化特支的成立局促而真实,跟随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王德三开展地下工作的蒙化籍党员艾志诚孤身来到蒙化,联络共青团员徐克镇,两人召开的一次会议宣告了特支的成立。两年后,王德三等人惨遭杀害,中共云南省委被严重破坏,蒙化特支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踏足到暗夜无尽的虚空中,“蒙化”二字在敌我双方的文函中均消失了十年之久,比身处刀光剑影更深彻的恐惧是寂然无声。直至1938年,一支由爱国学生、商人组成的队伍穿越莽莽的无量山原始森林历时三天到达公郎,他们在集镇上举行抗日示威游行大会,乡民对时事懵然不知,只跟几个年轻人说:“我们常年住在山上,还不知道有个国家叫日本,要不是你们来宣传,真不知道日本人那么坏!”遥远的战火无法让乡人有兵戈扰攘的切肤之感,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宣队在民众心中引燃了慨赴国难、共御外侮的火点。1945年,一场由“跑步”引发的斗争为蒙化民主革命带来了新的曙光——国民党当局在蒙化中学进行动辄体罚跑步的法西斯“奴化”教育,引发大规模学潮,继而成为改组蒙化中学的前奏。季夏,一批“民青”“新联”成员抵达蒙化,其中就包括张瑄,他的公开身份是新任蒙化中学校长。后因叛徒告密,张瑄辗转多地后复归蒙化,与尹宜公、童景明等人一道组建中共蒙化小组。此时,“断裂”的历史正在慢慢缝合,1949年,中共蒙化特支恢复重建,全县共产党员八人。

走出密林,又回到密林,现在已无法获知11月21日那天会议的地址,只听见草叶窸窣,有人自身后而来。会上,县委传达了当时国内战争形势,虽然只是蒙化妇孺皆知的消息:广州、贵阳已经相继解放。山乡讯息的畅达源于悬挂在北城楼门洞里的一块黑板,蒙化唯一的收音机掌握在“民青”成员手中,深夜,收音员既接收国民党中央电台新闻,又记录新华广播电台播送的人民解放军前线战报,次日辑写的《收音新闻》黑板报,前面是国民党新闻,末尾是共产党消息,尺寸之间的昼夜交替隐示着瞬息万变的斗争形势。为配合边纵七支队、八支队反“围剿”斗争,两支以山河湖海定名的小队伍应时而生,长白山游击队(简称长山游击队)、无量山武工队(简称无量武工队),在地理版图上纵隔千里的两座山成为人民武装的代名,是为胜利在遥相鼓呼。12月11日,两支队伍会师,此时,卢汉宣布起义,云南和平解放的消息刚刚传来。

回到翁家丫口,革命纪念馆,青白院墙,栗色门框,拱券门无雕无饰,只正中一颗红星。穿视中庭,油绿罗汉松长身鹤立,是每一位在这片土地上走过的革命者的具象;棱砖条石,素雕矮楼,尺树寸泓也留存着独有的红色记忆,正如蒙化,从特支到小组,及至县委,僻远之地的红色旅迹也是革命事业的微雕。

参考书目:《中共蒙化县党史资料选编(1919-1950)》(中共巍山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中国共产党巍山地方史(第一卷)》(云南民族出版社)、《大理州革命遗址通览》(云南人民出版社)、《中共大理地方史简明读本》(云南人民出版社)

<< 旅游小贴士

交通:从下关出发自驾沿G215线到达翁家丫口村,全程约80公里。在参观翁家丫口革命纪念馆同时可以游览巍宝山、巍山古城等。

美食:巍山有极富个性的地方饮食风格和饮食文化,其中火巴肉饵丝、过江饵丝、一根面、青豆小糕、蜜饯、咸菜、牛干巴远近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