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我是一颗种子”

——记“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谢仲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8/16 10:55

□ 通讯员 纳惠敏 杨大为

“我是一个党员,就要发挥种子的作用。党叫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去。”采访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谢仲,最让人难忘的是他总提起的“种子”。

谢仲,今年78岁,巍山县庙街镇营盘谢旗村人。1965年3月应征入伍,1966年3月入党。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提起参军入党,谢仲激情满怀,对党的感情溢于言表。他三岁丧父,母亲把他和三个兄弟姐妹拉扯长大,艰难度日。“解放前,我考起了城里的学校,但是没有钱交学费。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翻身做主人,日子越来越好。”土改时,他们母子分到一亩多田地和一头毛驴,“有了田地,一家人高高兴兴的种地,有了毛驴驮柴背粮食,我们省了不少力气,我打心里感谢共产党。”

入伍前,谢仲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过很多集体劳动,还修过五印公路。1965年3月,谢仲参军入伍。在部队,谢仲刻苦训练,军事技术过硬,通过了各种技术考核。还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表彰的“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光荣称号,被军区评为“五好战士”。

“当时上级号召我们要‘深挖洞,广积粮’。我和战友们一起到保山挖坑道,我们班有11个人,我是班长。”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谢仲所在部队也按统一部署,开拔到保山,参加了相关作业。每次进洞施工,战士们都要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口号,每天工作8小时,施工工具只有锄头和十字镐,全靠人力挖掘。施工作业时,山洞里还不时会出现塌方。有一次,倒下来的土方直接埋到了他的胸口。一旁的战士们忙把泥土扒开,好一会儿,他才得救。“这段时间很艰难也很辛苦,我们每个人手上都是密密麻麻的裂口。”谢仲告诉笔者,他们当时挖了两条坑道,第一条长达180米。

“我是一颗种子,哪里需要就到哪里。”1969年,谢仲跟随部队调防到贵州,参加“三线”建设,在遵义、凯里等地建盖工厂,“那段时间苦,但我觉得苦得值得。”老人回忆起这段岁月,眼睛有光,声音洪亮。1964年至1980年,国家“三线”建设,数百万解放军官兵,如同一颗颗坚韧的种子,扎根在祖国需要的每一寸土地。在千千万万颗种子当中,谢仲就是其中一颗,在参加“三线”建设的火热岁月里,他和战友们度过了难忘的军旅生涯。

复员之后,谢仲回到家乡。在巍城镇(现在的南诏镇)从事武装干事,后来任武装部长。他负责征兵和民兵训练等工作,承担县级机关、厂矿企业的民兵训练任务。后来他还到县公安局、木材公司工作过。无论在哪里,岗位变动,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一颗“种子”,积极主动学习,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支持。

进入新时代,谢仲依旧积极发挥“种子”作用,为所在社区服务,热心公益事业。南诏镇日昇街社区有一支义务联防队,深受居民好评。这支队伍正是由谢仲和其他10个退休老干部组成,他们义务巡逻治安情况,排查安全隐患,提醒居民注意安全。联防队每天两次巡逻,走遍辖区的大街小巷。有一次他们在居民家抓到一个“小偷”,他没有偷别的东西,只是偷吃面条。谢仲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年轻人要珍惜前程,改掉恶习,自己劳动得来的东西吃起来才心安理得,“小偷”听了垂下了头,表示改正。

“谢仲叔叔作为老党员,全力配合好各级组织开展相关工作,还主动成为一名‘红马甲’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对他都是赞不绝口。”日昇街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杨艾介绍道。最近社区正在开展疫苗接种,谢仲不顾年迈,到南诏新苑小区动员居民接种,挨家挨户敲门,一户一户通知,告诉群众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平日里,他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带领群众清扫街道。

“如今我已入党55年了,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一颗种子,不管在哪里,都要积极工作。党员带头了,群众就跟上,做什么都是这样。”采访结束时,谢仲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