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南涧县岔江村: 两江之水“岔”出“最美乡村”

□ 杨训波 杨光宇 文/图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1/07 09:13


俯瞰南涧县岔江村。小湾水电站的建成运营、小湾东动车站的特别设立,岔江村发生了蜕变。交通的改善,独特的地理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让这里悄然成为大众的旅游目的地。


4月21日,游客在岔江村观景台观赏拍摄小湾风光。


4月21日,游客在岔江村进行水上娱乐、观光体验。乘游艇观赏两江风光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业态。


岔江村活鱼送上动车。动车缩短了岔江村与外界的距离,也让当地农特产品通过动车及时销往外地,有效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小湾东镇供图)


9月13日,岔江村村民展示刚采摘的软籽石榴。蜕变后的岔江村,农业产业得到有效发展,当地自然放养的土鸡、山珍、腊肉等农特产品也成为吸引游客味蕾的“食”特色。


“钓友”钓起一条大鱼。云上小湾休闲园是岔江村在乡村振兴中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开业后,越来越多的“钓友”和游客慕名前往体验。

岔江村位于南涧县小湾东镇的最西南,这里是大理和临沧的州际接合部,镇政府驻地,距南涧县城74公里,辖区有小湾水电站和小湾东动车站。

澜沧江与黑惠江流到这里交汇在一起,形成了“岔江”,村名便形象地唤作了岔江村。23个村民小组散落在两江之畔的大山之中,贫困与落后曾一度成为岔江村的标签。

岔江村的首次跨越,来自于小湾水电站的建设。2002年1月20日,小湾水电站的开工建设为岔江村迎来了首次发展机遇。岔江村中的许多村民纷纷涌入工地,传统农民转身变成“工人”,有的农户开起了小卖铺,有的开起了旅社,有的开起了食堂。村里通往外界的公路通了,村民变富了,许多村民还说起了普通话,开启了他们的创业时代,岔江村也成了小湾东镇政府驻地。

岔江村的再次跨越,来自于一个合作社。随着小湾水电站由建设转入常规运营,工程项目和流动人口大量减少,当地群众务工机会也随之减少。2014年3月,岔江村委会以县财政拨付的30万元作为股本,小湾电厂投入资金30万元作为岔江村全体村民的群众股份,组建了小湾群民专业合作社。8年多来,合作社坚持“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精准脱贫模式,走出了一条“村有产业、家有就业、户有分红”的新路子,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分红。

岔江村的又一次跨越,来自于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11月6日13时39分,随着嘹亮的汽笛在澜沧江畔响起,一列白色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准点到达小湾东站。作为全国首个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特别设立的动车站,小湾东站不仅让当地人们出行往来方便了,还让小湾东镇的“农特产”也有了“坐”动车的机会。此业务从今年4月份开始,动车站开通了中铁快运,农特产品通过动车,15分钟就可到达巍山、云县,1个小时就可到达大理、临沧,3个小时就可到达昆明。

随着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不断增长,岔江村再次迎来了跨越发展的新机遇,村民们有的开始发展种养殖业,有的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有的开始在江上“创业”。2022年6月6日,云上小湾休闲园开门营业,主要运营休闲野钓、江上民宿、水上娱乐、旅游观光、美食体验等。目前,休闲园日接待旅客量达60人以上,截至今年6月,营业额已近300万元。

如今的岔江村,彝族民俗绽放多姿风采,地方美食诱人味蕾,江畔风光独特秀美,特别是最近两年来,随着“云上小湾”声名鹊起,省内外的“钓友”纷至沓来,惬意享受“岔江”的慢时光,蜕变后的岔江村也走上了农文旅产业融合快速发展的乡村振兴路,成为有名的“最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