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我的摄影十年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9/19 09:18


作者何国松(左二)在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上和国外评委在展出作品前合影。她的参展作品《归·根》布置在洱海生态廊道的护栏上,和环境融为一体。




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的参展专题摄影作品《归·根》部分作品。摄影师何国松是《内视·他观——有一种生活叫大理》11名摄影师联展中的一位。



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亚洲先锋摄影师成长计划展览区。


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大型室外展。


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中青年摄影师装置艺术展。

□ 何国松 文/图

2009年8月,第一届大理国际影会落地大理,我通过大理日报了解了相关展讯。次年的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开展,我独自到了大理古城,观看了来自世界各地摄影师及国内摄影师的展览……我喜欢上了摄影,想着什么时候自己的摄影作品也能在影会上展览。

2013年7月,老公从收入不多的工资里拿出钱给我买了佳能5D3相机,从此,我开始加入摄影爱好者行列。学习、拍照、交流……2015年至2017年两年时间我跟踪拍摄了一群不为人知的群体——麻风病老人。在近两千张照片里选出26幅作品参加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形成了《最后的麻风病老人》摄影专题,在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上获得了金翅鸟DIPE国际联盟主席大奖,这奖项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由于工作原因,后续我又特别关注了城镇化进程,用时两年拍摄了《城市·边缘》摄影专题,在2020年获得了第三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收藏奖、2021年获“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优秀奖,专题同年参加了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关注在当下”摄影展。这小小成绩,对我既是肯定,又是鞭策。

今年,我用三年关注拍摄的宾川县8个归国华侨人群的作品《归·根》参加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由石明老师策展的《内视·他观——有一种生活叫大理》11名摄影师联展,讲述记忆中的乡愁和时代的不断变迁,专题得到了国外、国内评委老师的肯定。我在一届届大理国际影会的观展和参展中,找寻不足和差距。

观展和学习,是我每一届大理国际影会必做的事,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的影会影展分成8个展区呈现在公共空间,面向大众开放参观体验,并依托环境对大理各处景观进行影像视觉文化渲染及补充,提高了整体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中国的圣托里尼”的理想邦展场,让展览地再次成为摄影打卡地;“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的大型沉浸式艺术展《塞尚·四季》,用光影呈现150余幅塞尚精彩名作,生动诠释了塞尚从蛰伏中复苏、生长到丰盛的艺术人生以及他传奇的生命故事,为观众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在垒翠园由绿色和平、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映画廊共同举办的《修复与重生》环境影像展,在带有自我审视感的艺术装置的视觉冲击下,公众伴着万物有声音乐会,沉浸式地体验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冲突与交融,感受着生物多样性的魅力……不同的摄影理念、不同的呈现方式,大理国际影会的展览,一次次让我沉醉其中,通过一幅幅作品的观看学习,我和身边很多影友都在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