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李协鼎:让梅果香飘洱海源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12/27 09:39


2月12日,李协鼎在洱源县雕梅大赛活动中示范雕梅技艺。教授梅果制作技艺是李协鼎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李协鼎给村民教授雕梅技艺。(资料图)


2015年,李协鼎在梅园现场讲授梅树种植技术。(资料图)


2016年,李协鼎在松鹤村发放梅树苗,鼓励村民种植梅树。(资料图)


11月29日,李协鼎在车间指导员工。71岁的他依然坚持每天到车间看看生产情况和指导员工。


2022年2月的洱源县雕梅大赛活动现场。洱源梅果产业的发展很好地带动了“洱源雕梅”非遗文化和当地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李素敏 文/图

11月29日,当记者采访71岁的“洱源雕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州级传承人李协鼎时,他仍在车间指导员工。回忆起20多年来的创业路和洱源梅果产业的发展,他满是感慨和欣慰。

在李协鼎多年的带动下,梅果加工在洱源县形成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惠农产业。梅子收购价格从原来的每公斤0.2元稳步提升至均价每公斤2元左右,个大质优的每公斤最高甚至达到3元,比历史上最低价翻了10倍多,每年带动果农增收4000多万元。如今,茈碧湖镇松鹤村委会种植梅树达3.5万亩,全县梅树种植面积达13.8万亩,既提升了森林覆盖率,又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洱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梅子之乡”。

1995年11月,从洱源县供销社下岗回家时,李协鼎正是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最艰难时期。深思熟虑后,李协鼎瞄准了家乡的一个传统食品工艺“梅果加工”开始创业。洱源加工梅子产品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史书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具洱源地方特色的梅子制品有雕梅、炖梅、话梅等。特别是雕梅,在洱源众多的名特食品中独树一帜,引领风骚,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2020年,“洱源雕梅”被公布为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协鼎同时被公布为该项目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李协鼎选择梅果加工产业是有原因的。他的祖父母李名标夫妇就是洱源县茈碧湖镇大庄村制作雕梅的好手。1928年李名标夫妇用自己制作的雕梅招待从省城昆明归来的乡绅,这位乡绅品尝后,赞不绝口,称赞洱源雕梅实乃洱源之宝,并书写了“洱源之宝雕梅”的字帖赠与李名标。“洱源之宝雕梅”的美名不胫而走,传遍四乡。李协鼎创办的云南大理洱宝实业有限公司,就以此为名。

李协鼎自小在家中见祖父母和父母雕雕梅,自己也会制作好看又好吃的雕梅,于是他请来村中的一些妇女,口传身教,逐步恢复了传统的雕梅加工技艺。

公司刚开办,只生产雕梅、苏裹梅、炖梅和话梅4个传统产品,虽然收到一些效益,但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包装陈旧,走不出本地梅果加工企业的老路,产品仍然走不出去。为了解决生产技术难关,李协鼎一次支付给广东德庆食品厂技术转让费2万元,自费到该厂学习脆梅加工和梅子保鲜技术。学成归来后,他结合所学的技术,积极研制开发梅果系列产品。然而生产出来的产品色泽和口感虽好,但产品软而不脆。大家说:“你这产品不能叫脆梅,只能叫软梅”。这句话对李协鼎的触动很深。为解决脆梅不脆的问题,他找来一大摞相关的书籍,认真学习,仔细钻研,结合实践一步步摸索,一次次反复试验,经过两个多月30多次试验,才找到问题出在收购鲜梅的环节和保鲜时原料配比不合理的环节上。解决了这个难题以后,终于生产出了鲜美可口的脆梅,后来又陆续研发生产出口感上乘的“洱宝话梅”等系列产品。

经过几年打拼,“洱宝”市场越做越大,李协鼎总算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到目前为止,公司先后研发生产了洱宝话梅、冰话梅、雕梅、脆梅、木瓜、地参、鲜梅醋、炖梅醋、雕梅酒、青梅爽饮料、木瓜饮饮料、青梅糕、酸角糕、木瓜糕、洱宝核桃乳、核多宝、学生营养餐专用花生核桃乳、无糖葛根汁饮料、无糖苦荞核桃乳、四大名梅、鲜花梅等150多种系列产品。公司现已全面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HACCP、国际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等资质认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被科技部批准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获得“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云南食品名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中国知名食品信誉品牌”等100多项殊荣。产品打入北京、上海、四川、湖南、山东、西藏、深圳等省市,还远销越南、缅甸、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

李协鼎今年71岁了,仍然干劲十足,每天仍坚持到公司上班,监管公司的生产、销售情况。同时,为了把梅果产业传承下去,他悉心培养了自己的三个儿媳妇,同时广纳愿意学习梅果加工的村民到洱宝公司学习技术。他说,只有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洱源梅果生产、加工产业中,让更多的群众从中获得经济收益,洱源梅果产业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