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入冬絮语

■ 杨永誌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11/28 08:58

立冬,四季轮回的最后一个分界线。

标志冬季开始,寒冷的岁月光临。凉爽的秋天慢慢远去,盛夏更是遥远,而新的春天将在不远处召唤。

快一个甲子的生命履历,寒来暑往。记忆深处,冬天的降临,没有羽绒服保暖,没有短筒皮靴护脚,没有手套确保手指不生冻疮。吃寒冻冷,偶尔多穿几件破旧的衣服御寒。床上没有足够厚重的被子,也没有提升床铺温度的电热毯。蜷曲身体,不敢脱下外套,和衣入睡,熬过冷厉的时光。

待在家里,快乐的事情,就是拿个碗,盛满井水,放入有限的糖精,搅拌后让糖精在水中溶解。又在碗内加一根细线,一头浸入水中,一头搁置碗外,随后放置在天井内无果木遮掩的地方。第二天起床,凝视碗中,可见一团半球形的冰块。提着细线,则可取食甜甜的简易的零食。

当然,冬季最怕上学路上的红河水隔断东西两岸。那些滚圆的木头,上面铺上泥块,作为穿行的桥身,搭在河心深处不算稳固的也用木头打桩后低矮的桥墩上。稍不注意,横木脱落水中,就无法抵达对岸。唯一干燥的胶鞋,不能打湿。只好脱下鞋,挽起裤筒,让双脚潜入冰冷的水里。

河心没有细沙,被夏季的洪水冲刷干净,留下坚硬的石头,露出锋利的尖角。踩踏其上,钻心的痛感直击心坎。而清澈而冰冷的水,紧紧抱住自己的小腿和脚底,直教人寒颤咬牙。到了对岸,离开水面,才发现脚已经冻得通红,伸缩困难。甩了甩脚板,再次穿上鞋子。双脚在冰冷的鞋内,冷冰冰地熬过整个课堂。

每当路过这条河,心中十分渴望有关人士在这里建起一座大桥,那样短距离穿行就十分方便和快捷。即使夏季洪水泛滥时,也不需要绕太多的路,必须通过古老的石桥,才能抵达叫瓦村的小学学校。转眼五十年过去,河道上架起多座桥梁,而当年所走的河段属于红河源头十八弯的特殊位置,始终没有新桥诞生。而且河岸依然是古老的模样,保持了原生态,成为今天摄影爱好者不会错过的风景,也成为自己闲暇涉足,追忆过往的地方。

又逢冬季,我不需要为遭遇寒冷而有所担忧,有所顾忌。过去的一切寒苦日子,远离生活的时空。冬季来临,早预备好各类御寒的衣服和家电设备。寒流下,还有意识地进行户外健身活动。一切的转变,可谓今非昔比。是故,当下寒冬已至,该是心中恋念的另一番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