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巍山泥利午:传统彝家年 岁岁留乡愁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2/15 09:30


村民们正在舂手工饵块。


五岁的小女孩罗润婷正在和母亲、奶奶在“乡村春晚”上表演彝族服装秀。


村民正将挂在屋檐下的腊肉取下准备年夜饭。


平时都在外地务工,难得过年团聚一次,怎么能不拍张全家福呢。


妇女们围在村头的大青树下刺绣缝衣。


2月1日上午,村民罗跃青家正在挂灯笼。


打歌是彝家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之一。

□ 陆向荣  文/图

腊月廿八,出巍山古城。车子在青山绿水间穿行,到达泥利午村时,已是黄昏。梅树掩映下的民居炊烟袅袅,村民罗跃青一家已为我们准备了热腾腾的晚饭。

泥利午村是巍山县紫金乡新建村委会一个纯彝族聚居的村子,全村84户374人。泥利午村历史悠久,民风民俗和非遗文化保留完好,如女子口弦、彝族摔跤、传统刺绣工艺、手工饵块、手工银饰等。

传统彝家年,岁岁留乡愁。这一次,我们是来体验彝家传统年俗的。

“春节将至时,泥利午村有清扫房舍的习俗,俗称‘扫尘’”。村民罗永祥介绍说,腊月廿三后,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上上下下,墙角旮旯,打扫得干干净净;家中所有用具,被褥也清洗一遍,安排得整整齐齐。村民们也会和村干部一起,把村庄的活动场所和公共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

村子里的踏碓舂臼次第响起,这时村民们开始舂饵块和糯米面。少许糯米面用水煮成糨糊状后,用于贴春联、窗花、门神等,其余糯米面大年初一早上做成汤圆吃,意味着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而手工饵块是大年初二早上泥利午彝家人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

“几声爆竹辞冬去,一枝梅花报春来。”大年三十,贴春联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事,山村人家一经那大红春联点缀,顿添许多节日气象,焕然一新。

吃年夜饭、守岁、拜年……年初一开始,尽管细雨绵绵,但泥利午村的男女老少自发聚集在村民活动广场上,和着葫芦笙和竹笛清脆的节奏,载歌载舞,歌唱幸福美好的生活。此外,以村民自编自演的特色民俗彝族山歌对调、服饰展演、器乐演奏等为主的“乡村春晚”,也是当地村民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

年初二,喜降瑞雪,忙碌了一年的村民们在喜庆祥和的气氛中,慵懒地度过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年初三,雪后初霁的泥利午村,小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放鞭炮;男人们坐在暖和的火炕床上烤着“百抖茶”;女人们聚在村头的大栗树下刺绣缝衣,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家长里短:谁家的梅子去年卖了几万块,谁家的娃又考上了大学,谁家建了新房买了新车……而这个春节全村最大的喜讯,是进村的那条土路将在年后进行硬化了。

瑞雪兆丰年,虎年喜事多。“明年过年,水泥路将直通家门口了。” 年初四临别时,罗跃青高兴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