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搬迁到尼萨,我们的生活更有希望了!”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3/02 09:28


2月24日,杨招和妻子杞洪珍带着女儿和儿子在果园里察看沃柑长势。沃柑和软籽石榴是尼萨村扶持搬迁户的产业,杨招家都分得相应份额。这几天,不断有经销商来果园察看洽谈,如果价格合适,他准备卖掉。





□ 夏传武 沈洪斌 文/图

右上:尼萨村村头一景。

右中:2月24日,杨招带着女儿在光伏村级电站附近玩耍。8.4亩330千瓦的光伏村级电站每年都能按照收益资金相关规定为搬迁户带来相应的收益分配。杨招家去年分得1500多元,今年分得2570元。

右下:2月24日,杨招带女儿去看村里集中圈舍养的鹅。村里统一建设集中圈舍以集体资产入股对外承包,搬迁户按收益资金相关规定获得收益分配。搬迁户住宅区不设养殖圈舍,居住环境更加清洁卫生。

左图:2月24日,杨招一家4口在家中过着他们的年,两个孩子还未开学,夫妻俩也没外出打工,这是一年中难得的幸福时光。

2月24日,正月十三,宾川县金牛镇彩凤村委会易地扶贫搬迁点——尼萨村,30岁的杨招和妻子儿女一家4口在家愉快地过着自搬迁后的第四个春节。再过几天,孩子开学后,杨招又要出外打工了。

杨招的老家原在宾川县平川镇东升村委会咪下小组,那是一个山高路远的高寒贫困村。18岁起,杨招就开始到宾川县城打零工维持生计,供弟弟读书。2008年,在县城打工时,他和来自钟英乡赵卡拉村的杞洪珍相识相爱,并在2013年组建新家庭,现有一女一子,女儿8岁多,儿子3岁多。

2017年底,咪下村24户人家集体搬迁到尼萨村,如今已三年多,杨招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搬迁时弟弟杨军还在昆明读五年制大专,小儿子才几个月。现在,弟弟毕业后已在洱源成家;女儿在彩凤明德完小读小学二年级,三岁多的小儿子也在彩凤幼儿园读大班,每天都有校车接送他们上学放学,早餐和午饭都在学校吃,这让杨招和杞洪珍有很宽裕的时间打工挣钱;去年,作为尼萨村扶持配套产业项目的沃柑园和石榴园交到了搬迁户手中自己管理,夫妻俩也开始认真学习果树的种植管护。杨招夫妇很适应搬迁后的生活,虽然和从前一样都是打工,但搬迁前打工离家100多公里,而现在可以说就在家门口打工,方便了很多,既可以打工又可以随时照顾家里,最重要的是孩子读书比以前方便多了!

搬到尼萨村后,小两口继续打工挣钱,这是杨招一家现在主要的收入来源,除去家庭开支,还攒钱买了一辆小轿车,生活出行更方便了。现在咪下村搬迁来的24户人家,家家都买了小轿车或微型车。一些老人还很怀念原来的居住地,但对于杨招一家来说,他们更喜欢现在的生活环境,因为这里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希望,特别是孩子们的就学环境更好了,起点也高了。“种好沃柑和石榴,再打打工,我家的生活肯定能越来越好。最大的希望就是照顾好两个孩子读好书,将来能有更好的前途!搬迁到尼萨,我们的生活更有希望了!”杨招说出了他和妻子的心声。

>>>链接

“尼萨”是傈僳语“幸福”的意思,尼萨村(原名大坪地)位于宾川县金牛镇彩凤村委会,2017年,98户358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349人)以傈僳族和彝族为主的群众,从宾川县平川镇东升村咪下小组,钟英乡赵卡拉村味俄、咪子箐、阿尼罗等7个地质灾害频发的高寒贫困村搬迁至尼萨村,距离宾川县城8公里。

为了让贫困群众不仅搬得出、住得下,还要稳得住、能致富,宾川县投入6842万元资金,在尼萨村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统建点项目建设工程。与此同时,各级党委、政府打好帮扶“组合拳”,统一规划种植沃柑和石榴等经济林果358亩;引入南涧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50万元建起占地8.4亩、总装机容量330kw农光互补项目;尼萨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将集体养殖圈舍以股份形式入股企业共同发展老鹅养殖;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建立“企业+农户”劳务输出模式,不断夯实群众增收致富基础。2019年95户贫困群众全面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全部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