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我州水利改革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4/15 09:20

4月10日,州水务局副局长王建春率队做客大理州舆论监督热线访谈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就全州优化水资源配置、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河(湖)长制工作等进行介绍和交流。

多举措优化水资源配置

州水务局副局长王建春介绍,我州河湖众多、水系发达,常年水资源总量为95.64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仅为全省人均的41%左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有13.6%,仍处于中低水平。针对现状,州水务局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从多个维度着眼着手,为水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一、以洱海保护为统领,加快纾解洱海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由于受气候变化,近年洱海天然径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流域水资源匮乏问题日渐突出,我州总体思路是通过四项工程,“一增三减”来解决:一是谋划实施桃源水库工程,建成后每年可补洱海清水1.68亿立方米;二是加快推进鲁地拉提水工程,建成后可置换引洱入宾水量9300万立方米;三是计划建设洱海灌区高效节水工程,实施后可节水3011万立方米;四是论证谋划大理市集中式人饮备用工程(西水东调),可替代洱海人饮取水9000万立方米。

二、以滇中引水为主轴,构建多源互济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以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构建“一核四区、外引内联,北水南引、西水东连,立体调配、多源互济”的大理水网格局。一是以滇中引水为主轴,二是以大中型水库为支撑,三是以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江河连通工程为补充。到2035年,全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升至21.17%,供水量增加到20.25亿立方米,可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三、以现代化灌区建设为牵引,保粮食安全促乡村振兴。一是全力推进宾川、祥云两个大型灌区的现代化建设。二是积极谋划大型灌区项目。“十四五”以来,我州在洱海流域谋划了以高效节水、节水减排为主要任务的洱海灌区,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谋划了以发展热带水果为主的鹤庆灌区;按照最先利用和最大限度开发国际河流的思路,谋划包装了礼社江、云永2件大型灌区,全面提升270.7万亩灌溉供水保障能力。

四、以“水网电网化”为目标,全面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投资14.52亿元,建设282件集中式供水工程,惠及全州11县市138.26万人,重点解决5.95万人中度干旱应急送水问题,在全州农村地区形成兜底式保障。同时,坚持城乡供水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向,分类分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力争全州规模化供水人口达到208万人、规模化供水率达到70%以上,基本建成“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不断加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州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董金鹏介绍,在抗旱方面。今年以来,我州宾川、鹤庆、剑川、祥云、弥渡等县(市)部分乡镇由于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及水利工程改扩建等因素影响,相继出现旱情,目前,我州已累计投入抗旱人数0.16万人,抗旱机电井28眼,泵站34处,机动抗旱设备166台套,机动运水车2辆,投入抗旱资金600万元,抗旱浇灌面积2.04万亩,解决饮水困难人口0.49万人、大牲畜0.14万头。

全州抗旱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加强会商研判。主动与应急、气象、水文等部门联合会商研判,进一步强化水情、雨情、土壤墒情等信息共享,强化旱情监测预报预警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充分发挥已建鲁地拉提水工程、龙开口提水工程、引洱入宾济祥等水利工程抗旱应急输水作用,及时对出现旱情的宾川、祥云、鹤庆等县进行应急补水;二是开展城乡供水动态分析。及时调整应急水量调度方案和抗旱预案,筑牢当地、近地、远地供水保障“三道防线”,科学调度水资源,提升区域抗旱保供水能力,坚决守住城乡供水安全底线;三是抓紧实施在建水源工程、大中小型灌区等建设。尽最大努力保障全州工业、农业用水需求,为确保粮食安全打下基础。由于多年来打下的水利设施基础,加上去年充足的蓄水,今年全州的旱情得到有效应对,没有其他地州表现明显。下步,我州将继续抓住国家发行特别国债的重要机遇,加大抗旱水利工程储备、申报力度,大力推广工业、农业节水技术和设备,加强全社会节约用水管理,把干旱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在防汛方面。我州锚定“重要设施不受冲击、不出现水库溃坝、不出现洪涝灾害重大人员伤亡”的水旱灾害防御目标,协同水文、气象等部门密切监视雨情、汛情、旱情,动态跟踪工情、险情、灾情,紧盯重要水利工程,弥苴河、黑惠江、顺濞河等重点河道及全州山洪灾害危险区、危险区人口等重点防御对象,紧盯每一场强降雨、洪水,落实预案、预警、预演、预警“四预”措施。

结合实际情况及防汛目标要求,我州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确保水库、小水电站安全度汛。汛前完成全州712座水库、42段重点堤防防汛“三个责任人”的更新、公示、培训及预案的修编、演练工作,突出未除险加固水库的日常维养管护,加强安全管理,强化调度检查,强化水库防洪调度运用和汛限水位执行的监督检查,强化工程巡查防守和险情抢护,预置抢险力量。进一步提升水库雨情、水情、工情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妥善处置险情,严防水库垮坝;二是全力加强堤防、水闸巡查防守。联合水文等部门做好河道洪水过程演进分析和水位流量预报、预警工作,根据分析预报成果,对弥苴河、黑惠江、西洱河、金龙河等重点重要堤防、重大险情堤段、超警幅度大的堤段和水闸,落实分段巡查防守责任,预置抢险力量、物资和设备,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消险;三是科学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密切跟踪气象预报、短历时强降雨,完善山洪灾害多信源递进式预报、预警,充分发挥省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作用,确保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达到基层、危险区和水工程。按照“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山洪灾害预警叫应提醒,进一步修订完善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培训和演练,确保汛期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到岗履职,确保出现重大预警时及时转移危险区域人员。

河(湖)长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州河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周健介绍,2023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职、攻坚克难,各级河(湖)长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全州河湖面貌继续改善,河(湖)长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高点谋划,统筹管水格局全面构建。召开总河长会议高位推动河(湖)长履职尽责,州政府常务会议谋划部署河(湖)长制工作,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协全面监督推动。州总河长、副总河长12次到一线调研和现场调度洱海保护治理、河(湖)长制工作,州级河(湖)长全年开展巡河212次。优化设置州级河(湖)长16名、州级河(湖)长联系部门15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个,各县(市)相应调整优化,统筹管水格局全面构建。

二是坚持内外协调、同向发力,联动治水合力有效凝聚。深入开展“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校长”工作,建立“河(湖)长+水文监测”工作机制,洱源县西湖中心完小、剑川县甸南镇中心学校“河(湖)长+校长”活动获评全省典型案例。主动对接相邻6州(市)开展跨界河湖联合巡查,共抓保护治理。州河长办召开部门联席会3次、工作推进会3次,每月通报工作进展,强力督导工作落实。制定联席会议等3项工作规则,修订河长巡河工作细则,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第三方评价方式开展专项巡查14次,发现并督办整改各类问题481个,亮剑河湖顽疾,推动保护治理。

三是坚持聚焦重点、合力攻坚,推动洱海保护精准治理。认真落实“三治一改善”治湖部署,合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三年精准提升行动,入湖污染负荷持续削减,27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连续两年达100%,西洱河四级坝国控断面水质实现脱劣,洱海水质总体稳定保持优良水平,没有发生规模化藻类水华。

四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幸福河湖画卷加速绘就。累计创建省级美丽河湖30件、州级美丽河湖101件。建设绿美河湖39件,认定数量和新增绿化面积均居全省前列,桂花箐水库、金龙河、雪山河获评省级标杆。茈碧湖入选全国15个幸福河湖建设试点,成为云南省首个也是唯一入选的试点,成功争取中央资金6675万元。 记者 何俊倬

节目时间:每周三11:00-12:00直播

收听方式:广播频率FM102.7、FM90.2、FM99.9

收看方式:大理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赞直播间。《大理日报》5版专题刊载。

热线电话:0872-2121027、21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