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头条

我州着力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4/08 08:23

本报讯(通讯员 周应良) 近年来,我州以深入实施文化铸州、产业强州战略为契机,以加快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抓手,精心打造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和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以“四抓四提”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抓项目建设,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完善在建、新入库、招商引资等项目库建设,开展招商推介30次,签约项目16个。实施品牌品质提升行动,大理上榜全国“十大旅游向往之城”和“年轻人最向往的城市”。加快新产品新业态开发,推出集市、体育、研学、露营等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抓文艺创作,文旅形象持续提升。原创民族歌舞剧《七彩云霞》入选云南省第十七届新剧(节)目展演,获得优秀舞美设计奖。原创舞蹈节目《彝族大刀舞》、器乐节目《横断山脉》、声乐节目《彝族牛歌》等在云南省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获得银奖、优秀奖。“在大理爱上生活”“去有风的地方”“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四季户外运动之城 全域旅游康养之地”等一系列宣传营销活动收到良好效果。推出针对省内外游客、本地居民和疗休养单位的门票优惠政策,实施“消费提振年”行动,推出“有奖发票”“商旅消费券”等系列促消费营销活动,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市场活力。

抓品牌创建,文旅产业收入持续提速。大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成功,大理市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剑川县入选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创建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并入选全国第一批文明旅游宣传引导优秀案例。双廊民族文化街被评定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璞真扎染、剑川兴艺木雕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凤阳邑“茶马古道传统乡村的旅游振兴之路”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剑川嘉林木雕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示范案例。2023年,全州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9530.34万人次,同比增67.3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03.39亿元,同比增104.67%,全州文旅工作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抓文旅模式创新,以旅游新业态提能。按照“旅游+”“+旅游”的理念,促进文旅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重构文旅业态格局,推出特色化突出、烟火气十足的八大旅游新业态。做大“爱情旅游产品”,立足大理厚重的爱情文化和优质的婚拍场景,发展目的地婚礼产业,2023年,大理举办目的地婚礼超过4000场、产值超2亿元,承办目的地婚礼数量年平均增长70%以上。做优“艺术旅居产品”,推出双廊艺术小镇、凤羽大地艺术谷等一批艺术创意基地和文艺集市,艺术家旅居大理约2万人。做特“体育旅游产品”,发展“体育+旅游”新业态,高水平举办首届“为爱奔跑”大理爱情马拉松、首届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洱海生态廊道体育旅游线路入选“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做活“夜间旅游产品”,培育夜游洱海、夜间集市等“慢生活+旅游”新业态,大理古城、双廊艺术街区入选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成功创建5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特色彰显、业态多元的“夜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做强“研学旅游产品”,创新“研学+”模式,培育出“研学+景区”“研学+非遗”“研学+科普”等产品以及会议会展衍生出的成人研学产品。做专“露营旅游产品”,培育“营地+市集”“营地+拓展”“营地+音乐会”“营地+篝火晚会”等业态,发展高频次、高品质、慢休闲的露营产品。做深“度假旅游产品”,培育温泉休疗、生物多样性美食、围炉煮茶等度假业态,打造“旅游+生活”度假产品,加快观光型旅游向文旅康养度假型旅游转型。做精“团建旅游产品”,鼓励旅行社承接企业团建活动,促进“团建游”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