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要闻

云龙县——

“校地合作”结硕果 “同舟共济”谱新篇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3/27 09:56

□ 特约记者 赵雪梅

“校地合作”结硕果。十年帮扶山海情,同济大学自2013年定点挂钩帮扶云龙县以来,深入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举全校之力,攻坚克难,坚持以精准规划为牵引,紧紧围绕云龙县教育、人才、产业、党建、医疗等多个领域,建体系、定规划、抓项目、保落实,用“同济精神”彰显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谱写出“校地合作”最优美的音符,奏响了“同舟共济”最动听的乐章。

规划引领绘蓝图。规划先行是同济大学帮扶工作坚持的总思路,在校地各方努力下,2022年底“大漾云”高速公路云龙段通车,实现云龙县高速“零”的突破,达成2015年同济大学制定的云龙交通规划目标,为后续工作开展打下“硬”基础。2021年,为挖掘“盐马古道”文化价值,同济大学规划布局“云龙县盐马古道特征价值及整体保护利用研究”项目,并形成盐马古道及沿线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活化策略建议,旨在提升云龙文化“软”实力。经同济大学多方协调、沟通联络专家和相关部门,目前,该文保项目得到多方认可,进展顺利。

产业扶持促增收。2021年,帮扶工作进入乡村振兴阶段以来,同济大学聚焦云龙县“一区一县”发展定位,结合学校帮扶优势,积极探索出一条高原特色产业发展链条。一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点和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招商引资累计为云龙县直接引入资金超过2000万元,实施产业“135”战略规划,推进“8+N”农工商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济—云龙”产业之路。截至2024年3月,初步构建起具有云龙农业特色的产业经营模式,带动1500余户村民(包括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致富增收。实现诺邓镇永安村、福堂社区等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其中,永安村2023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逾35万元。二是探索产销合作,持续深化“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模式,投入50万元改造提升10家专业合作社,实现带动近500名农民社员平均每年增收412元,平均每家合作社年增加收益21994元。截至2023年底,同济大学10年来累计帮助销售云龙县农产品价值逾5000万元。

志智双扶重育人。2021年以来,同济大学坚持教育帮扶为核心,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帮助云龙县改善提升教育基础和人才培养。2023年4月,经同济大学第七批驻云龙帮扶工作组积极争取,促成教育部、云南省、大理州决定重点支持云龙教育事业发展,给予云龙县2100万元专项教育建设资金用于云龙一中建设。乡村振兴以来,同济大学第七批驻云龙帮扶工作组先后引入、无偿捐赠资金超过1000万元,完成95个云龙教育援助项目建设。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云龙县基层干部和技术人才专业培训5868人次,捐资200万元,建成云龙天池生态文明展示中心,提升了云龙县党建引领生态文明、教育和培训的载体和内涵,该中心获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云南省科普示范基地称号。

医疗帮扶解民忧。利用高校自身优势,同济大学积极协调附属同济医院、东方医院等开展对口医疗帮扶。多年来,共派出28批次200名医生到云龙县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完成手术1342台、专题讲座262场次、专科义诊5583人次;派出医院在心血管介入、射频消融等高难度手术上给予大力支持,既培养了医技骨干人才,又让广大群众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同时,通过“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安排50名云龙县医护人员到上海进修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免费进修等有效手段,共培训县级专业技术人员820人,大幅提升了云龙县医护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有效解决了云龙县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创新形式助振兴。同济大学定点帮扶打造永安示范乡村,第七批驻云龙工作组先后争取到超700万元资金,建设和实施了“点亮永安”、永安村种植业三年倍增计划、工业辣椒种植示范区等一系列产业、教育、惠民工程项目,有力地推进了永安示范村建设,创新形式助推乡村振兴,增强了广大村民的荣誉感、幸福感,形成了“点亮永安”1234工作法。

截至目前,同济大学在乡村振兴三年来,通过“招、帮、引、捐、争”方式,为云龙县引进各类资金超过6500万元,组织实施170个援助项目,为助力云龙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