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头条

全国人大代表鲁丽华——

用特色演艺把年轻人留在家门口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3/11 08:50

不用背井离乡就能让“钱袋子”鼓起来,让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不再缺位,这就是“家门口就业”带来的生活温度。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彝族跳菜这种融合民族风情和食材资源的表演形式,正逐渐发展成为地方特色产业,让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非遗项目“彝族打歌”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鲁丽华出生在南涧县的一个跳菜之家。“如果有更多人学会跳菜,不仅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还能为一些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增加收入。”抱着这样的想法,2011年,在南涧民族文化工作队工作的鲁丽华在相关部门支持下组建起跳菜文艺队。

为了让这项非遗更贴近群众生活,她通过舞蹈创新和节目编排,把传统宴席跳菜创新成“舞台跳菜”。“无论是村里办喜事,还是商业演出、景区景点表演,大家都喜欢邀请我们去。”鲁丽华说。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发展和人们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关注增多,越来越多的餐厅、农家乐加入了跳菜表演。目前,南涧县一共活跃着300多支民间跳菜文艺队,2000余人从事跳菜表演。通过与餐饮、婚庆、旅游等行业的融合,跳菜表演直接或间接带动上万人就业。

“不仅能照顾到家庭,还能在农闲时增加收入,村民们参与跳菜表演的热情都很高。”鲁丽华介绍,这些民间的跳菜团队每年都会参加各类演出,参与的村民能获得人均1万元以上的年收入。但随着跳菜产业的发展,演出季时间短、收入来源不稳定、年轻跳菜表演者较少、从业村民年龄相对偏大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地方特色文化产业要发展壮大,成为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产业,最重要的是要有稳定的市场和完善的机制留住年轻人。”在鲁丽华看来,通过年轻人的视角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创新,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成为真正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大产业。

[转载自3月8日《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记者 孙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