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要闻

剑川——

城乡遍开文明花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2/25 09:43

□ 通讯员 高文

近年来,剑川县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增效,让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群众在哪里,实践阵地建设到哪里。剑川县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受交通、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就存在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不平衡、活动开展不够常态等问题。这在剑川县最偏远的象图乡象图村尤为突出。然而,今年以来,每天中午,村里的“村村响”广播喇叭就会准时响起。文化广场上,村民们闲坐在一起,边拉着家常边听广播节目。“‘大喇叭’天天响,有新闻、有政策,特别好。”象图村的变化,只是剑川县打造“家门口”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大力推进文化惠民的一个缩影。

剑川县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人居环境改善、基层社会治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移风易俗等一体化建设。印发了《剑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县委书记主责、宣传部门主抓、各方力量主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体制机制,形成“中心—所—站”三级贯通、协调联动、良性运行的工作机制。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配置以党员、村组干部为骨干,吸收本地乡土人才、科技能人、退休老干部、创业返乡人员、群众性活动带头人为志愿者“10+N”志愿服务队伍。在县级及以上“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实践点58个志愿服务队173支。目前,全县建成“1+8+93+N”的四级实践阵地县级中心1个,乡(镇)所8个,村(社区)站93个,县级各有关单位点117个,实现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社区)全覆盖,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群众在哪里,实践活动开展到哪里。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随着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大操大办红白二事的现象明显减少,简办婚丧嫁娶蔚然成风。

一直以来,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中,剑川县以学习科学理论、宣讲党的政策、深入移风易俗等方式,创新举措,全县聚焦白曲宣讲,创作《文明之花放异彩》等60多个白曲理论宣讲作品,采取线上与线下宣讲相结合方式,年内累计开展宣讲300多场次,受众3万余人次。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4600余件,完成93个《村规民约》修订,真正让文明新风遍地开花。

群众在哪里,实践服务延伸到哪里。位于剑川古城的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是国家方志馆在全国设立的第六家分馆,也是西南地区首家国家级分馆。自开馆以来,该馆就成了群众和游客日常打卡地。今年暑假,剑川县创新宣传宣讲方式,首批由70名中、小学生组成的“小小讲解员”经过培训后,分期分批走进分馆接受志愿服务实践。面容的稚嫩,言语间却信心满满、淡定从容,“小小讲解员”一出场就受到群众的喜爱。

以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为着力点,剑川县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先后下发《全国文明城市动态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任务分解》等文件,将金华镇东门社区、南门社区等文明实践所(站)作为县级示范所(站),利用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组织49户省、州、县级文明家庭开展了6场文明创建活动。

欧先生是金华镇城北社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他说:“当我穿上红马褂那一刻,就会不自觉地做很多事,利用闲暇时间帮助别人,让我很有成就感。”如今在剑川,时刻都会见到身着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他们穿梭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宣讲政策,为民办实事……

覆盖更全,队伍更强,服务更精。如今,剑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越织越密,更多元、更专业的志愿服务团队,把更丰富、更多样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文明新风吹遍城乡大地,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