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要闻

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稳固 乡村振兴活力持续迸发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2/11 09:38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凤羽古镇

弥渡无公害蔬菜

2023年,我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州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活力持续迸发。

责任层层压实 底线牢牢守住

今年以来,我州强化底线思维,全面压实“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责任;保持帮扶力度不减,对全州驻村工作队员进行统一选派调整轮换;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5个乡、52个村实施重点帮扶,分别给予50万元/乡、25万元/村资金补助发展产业,并由州级领导、州级部门、金融机构和县(市)领导挂钩帮扶;深入实施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继续对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户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为保证监测对象更加精准,我州压实挂包单位、驻村工作队、镇村专干、村网格员日常监测帮扶责任,扎实开展2023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和信息采集。目前,全州共有“三类”监测对象12328户41191人。为保证帮扶措施更加有力,我州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全州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村党总支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与3556户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一对一”结对帮扶,“三类”监测对象风险消除8915户31268人,风险消除率达76%。为保证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我州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全面落实过渡期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社会综合保障等衔接政策。

产业加快发展 动力不断增强

为加快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我州深入实施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行动,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增效,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投入2.2亿元衔接资金和上海帮扶资金支持“8+1”示范奶牛牧场项目建设,投入产业帮扶类项目资金总额8.86亿元,发放小额信贷15.87亿元、“富农贷”8.23亿元,持续加强项目支撑。把加强产业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企业倍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倍增、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共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36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469个、家庭农场11015个,加快发展经营主体。广泛发展“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全州新型经营主体保持对10.9万户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和“三类”低收入人口带动全覆盖,“双绑”率达98.2%,利益联结日益稳固。

为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我州强化脱贫群众就业帮扶,扎实开展脱贫人口“人人持证、技能致富”专项行动,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6.49万人次,完成全年3.5万人培训任务的185%;积极推进“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完善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328场,提供就业岗位24.83万个,实现“点对点”“一站式”转移就业;努力打造劳务品牌,实现“一县一品牌”,巍山乡厨、剑川木雕、鹤庆银匠3个劳务品牌获得国家级认定,全州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规模达29.74万人。截至目前,全州转移脱贫劳动力就业21.1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18.3万人的115%;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就地就近就业2.45万人;发放跨省务工交通补助3565.8万元;有效运作就业帮扶车间311家,吸纳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3.14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0.42万人。

帮扶持续加力 协作团结高效

为缩小发展差距,我州全力支持重点帮扶县发展,出台《大理州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管理办法》,建立经费补助、示范创建奖励、结果运用等激励机制,扎实开展乡村振兴资金项目资产“三提升”专项行动,全年实际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12.57亿元;从财政、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等15个方面倾斜支持7个重点帮扶县发展,全年实施项目479个;加大16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扶持力度,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存在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和产业配套,实施后续帮扶项目26个,搬迁人口基本实现“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此外,不断压实单位定点帮扶“帮县包乡带村”工作责任,全州34名州级领导挂联12县(市)34个重点乡(镇),选派543支工作队1785名工作队员下沉一线驻村开展帮扶工作,1175家帮扶单位履行职责、倾力帮扶,投入帮扶资金4.18亿元,实施项目801个;开展消费帮扶2955万元,帮助销售农特产品2641万元,各类帮扶工作受益群众56.94万人;全州419家民营企业挂钩帮扶611个村,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717名,实现543个脱贫村(含易地搬迁社区)科技服务全覆盖。

为增强帮扶合力,大理州与上海市浦东新区、奉贤区以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为主线,聚焦产业发展、劳务协作、消费协作、人才交流等重点,不断强化东西部协作。截至目前,到位上海计划内帮扶资金3.76亿元,71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资金支付2.93亿元,支出率达77.8%。上海市累计采购、销售大理州1.32亿元农畜牧产品,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32%。举办转移就业培训班45期,培训2244人,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8014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554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33%。引进东部企业17个,到位投资2.57亿元。

乡村宜居宜业 样板不断涌现

为打造和美乡村,我州将乡村建设项目纳入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组织实施乡村建设项目261个、概算投资3.64亿元;健全完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所有行政村按照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等方式开展乡村治理;严格落实村级重大决策事项“四议两公开”,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督促指导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和社会宣传教育,以乡风文明建设引领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积极申报创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通过努力,宾川县入选第二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金牛镇(红提葡萄)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云龙县诺邓镇(火腿)、南涧县无量山镇(茶)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剑川沙溪古镇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永平县“小核桃‘抱团发展’赢市场”入选云南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十大典型案例,弥渡县入选第四批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剑川县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洱源县“守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典型经验做法被全国推广……

大理市充分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近年来,大理市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充分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坚持“三个提升”,让基层组织强起来。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深入构建“聚力苍洱党建综合体”,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提升战斗力为关键,深化农村“领头雁”培育工程,村干部和驻村干部推动发展能力明显提高;以提升引领力为牵引,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建强“三支队伍”,把各类人才聚起来。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建强用活镇村干部、驻村队员、农村人才三支队伍,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9%;选派了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56名驻村工作队员,帮助所驻村积极争取资金、科学谋划项目、推动村级发展;回引优秀人才124名。

把准“三个方向”,促乡村产业兴起来。注重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向卖品牌产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注重差异化发展,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布局全市乡村振兴项目;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推动产业融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宾川县全过程联农带农促增收

近年来,宾川县通过全面落实“双绑”利益联结机制,从“种”“技”“贷”“融”“效”“销”六个方面全产业链、全过程联农带农。2022年,宾川县脱贫户双绑率达97.9%,监测对象双绑率达93.3%,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213.35元,增幅达14.78%。

着眼“种”,投资3800万元建设完成占地238.5亩的柑橘无病良种苗木繁育中心,选育优良品种,全县柑橘品种达43个;建设葡萄新品种区试园,葡萄品种达44个。着眼“技”,健全完善水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出口水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设施化栽培达12万亩、二季栽培达1.5万亩,增加产值5亿元;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000余人、农业经纪人5000余人、水果产业工人1000余人。着眼“贷”,以水果权证为突破,创新推出“金果贷”“惠果通”“果e贷”“乡村振兴宾果贷”等信贷产品。着眼“融”,建立“三产”融合发展推进机制,积极推进水果精深加工,水果、冷链物流加工产业不断集聚,全县共建成冷库1073间(座)、水果包装箱加工企业22家、水果生产线30条。着眼“效”,向品牌要效益,培育了“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着眼“销”,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深化果蔬外贸出口便利化服务改革,2022年,进出口总额达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96%,出口额位列全州第一。

鹤庆县“庭院经济”既有“赚头”又有“看头”

近年来,鹤庆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乡村振兴融入产业发展、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实现村民有“赚头”、庭院有“看头”。

庭院+兰花,蹚出脱贫致富新路子。以高原特色农业为抓手,按照“政府搭建平台、企业选好龙头、基地示范引领、协会做好规范、花农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引领兰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以兰花为主的特色花卉种植户达8000户,2023年产值预计达7亿元。

庭院+盆景,绘出绿美建设新画卷。着力推进“美丽庭院”创建,鼓励因户施策、就地取材,积极发展云南松、桂花以及各类观赏性花卉种植,并由政府提供相应的种植技术支持和交易场所,实现一家一户在扮靓庭院的同时发展“庭院经济”,在村内有效营造出你追我赶的爱美、比美氛围,切实推动群众积极融入绿美建设大格局。

庭院+中药材,开出田园养生新方子。紧抓全县中药材种植历史和产品品质优势,重点打造八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引导中药材产业有序良性发展。以“绿美村庄”“绿美庭院”建设为契机,引导农户在自家庭院种植中药材,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发家致富的“增收园”。2023年上半年,全县中药材种植19643亩,总产量399.4吨,产值5444.1万元。

剑川县沙溪镇走出全域旅游新路子

近年来,剑川县沙溪镇以列入国家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级生态田园综合试点等项目为契机,以全域旅游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以文化融合城镇化建设、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的乡村旅游新路子。

以宜居宜业宜游为标杆,打牢基础设施,发展全域旅游。把提升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宜居宜业宜游”打牢村庄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分层旅游圈格局和内外衔接、互联互通的乡村旅游路网;以坝区自然村为单位不断完善村庄旅游服务功能和提升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各村旅游接待能力。

以探索文化创意为途径,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充分激活沙溪乡村资源的驱动力和文化的影响力,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坚持文化产业铸魂,做大做强沙溪文化产业;围绕乡村旅游调优种植结构,初步形成了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以文化创意为特色产业,高原特色农业为辅助产业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以资源活化利用为抓手,激发文化新活力,助推乡村振兴。以传统村落提升改造为起点,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基础,通过“空心村”活化利用,整合村庄碎片化闲置土地房屋资源,凭借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今年上半年,沙溪古镇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32亿元。

弥渡县上马台村以民族团结进步促振兴

近年来,弥渡县新街镇上马台村结合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申报创建工作,努力推动“基层党建+民族团结+村民自治+乡村振兴”工程,不断实现繁荣稳定和发展进步。

村民自治一条心,让村内和谐起来。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作用,把党的建设充分融入到村庄治理之中,实行“党员+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农户”分片负责制,村规民约上了墙、落了地,成为全村人自觉行为,实现全村20年零纠纷、零上访、零刑事案件。

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民心聚合起来。按照“党建+移风易俗+民族文化+感恩教育”的思路,党员带头移风易俗,客事从简;依托少数民族特色村建设项目,营造出浓厚的彝村“乡愁感”,建设彝族文化传承馆1座,建设六角篝火塘和打歌场1个,举办各种彝族民俗活动,进一步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环境整治一起干,让村庄美丽起来。坚持按照“建机制、管长远”的原则,建立集体大扫除机制、保洁员定岗定责机制、公厕轮流管护机制和党员包保责任制。通过“清五堆、建三园、改厕所、治污水”的做法,发动群众清理粪堆、土堆、石堆、沙堆、柴堆,因地制宜建设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10个,全村97户中90%使用水冲式厕所,新建改造公厕2座,铺设污水管网2800米。

祥云县七宣村农文旅融合敲开幸福门

近年来,祥云县禾甸镇大营社区七宣村积极挖掘文化资源,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盘活闲置资产,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出“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市场参与+团队运作”的发展模式。

积极推进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注重挖掘乡村文艺人才,成立了50余人的“哑巴舞”文艺团队,并开展经营性文艺演出;成功举办农历正月初八彝族哑巴节等民族节庆文化活动,吸引外来游客;强化与高校联动,吸引高校师生到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及研学活动;打造乡村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IP,开展非遗技艺展示体验活动。

通过党建引领形成“党支部+合作社”的运营主体,建立大营乡村旅游发展合作社,聘请乡村旅游专业团队运营合作社集体资产。村民自发开展餐饮服务、文化演出、农产品销售等活动,实现了集体运营、效益共享。2023年上半年,全村旅游接待人数总计15.65万人,收入达81.5万元。

为整合打造运营闲置资产,搭建起集体经济平台共建、利益共享的体制机制,明确传统民居保护方案,吸引社会资本盘活乡村老屋,形成了村庄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山野轻奢”为韵、以“村落民宅+休闲旅居康养”为基的发展模式,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实现了农民增收、人民富裕。

文字整理:记者 吴江 施贵兴 张婧怡

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