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九月入驻二月撤离” 云南“候鸟派出所”已坚守40年

作者: 来源:都市时报 时间:2023/11/17 15:10

今年9月以来,随着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首批候鸟抵达,红土坡森林派出所的民警也入驻林区,开始了长达5个月的巡林护鸟工作。



红土坡森林派出所所在的大中山山脉是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之一,有鸟类430种,占云南鸟类记录总种数的47.62%。位于大中山山脉中心区域的“打雀山”是大量候鸟的停歇地点。


“九月入驻二月撤离”,作为一个“季节性”派出所,40年来,红土坡森林派出所守护在此,随候鸟而迁,守护着这片林海。



40度帐篷宾馆 民警与候鸟出行同步


今年的巡护工作对于47岁的老所长李乾高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是他卸任前的最后一次巡林。出发前夕,战友们举行了简单的交接仪式。老所长把一个泛旧发黄的水壶交给了接班人。



“这是上一任所长交给我的水壶,我把它留给你了。”这个老水壶背后是一个保留了近40年的传统——“把最后一口水留给新人”。李所长解释道:“每次进山,危险不可预知,老民警在出发前会逐一检查年轻队员们的背包,提醒大家水壶里的水不能全部喝完,一旦发生危险,剩下的水要留给体力充足、能返回的年轻人。”把水源和生存的机会留给年轻人,就是这样一个简单朴素的传统代代相传,新老接替。



作为第一次参与候鸟巡护工作的民警卢贵强来说,周边的一切仿佛都那么新颖。“入山第一课,老所长就让我牢记5条护鸟道,157个山梁,474个山道。”这是每一个加入“候鸟派出所”的新人们必备的课程。通过40年的不断摸索,老民警们把每一条巡护路线上的点位逐一记录。参与巡山工作20多年的老民警刘斌说:“每条路上有几个岔口,每个岔口之间相距多少米,到哪个路口有水源,在哪里有野果可以补充体力,这些都是一代代人摸索传承下来的。有了这些点位,在茫茫大山中才不会迷路。”



“雾太大了,大家拉紧绳子,不要走散。”九月的山林天气变幻莫测。巡逻路上,民警李普元所在的队伍遇上了雾雨天,一瞬间雾气弥漫山谷。山外阳光明媚,山中却下起了“小雨”。在能见度不到3米的林间,民警们拉起了救援绳。大伙用绳子串在一起,绳索牢牢固定在身上。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在巡山过程中走丢。每年,这样的突发情况他们不知要遇上多少次。“跌落箐底”“偶遇突袭的野猪”“毒蛇从脚边爬过”每每想起这样,民警们都心有余悸。



夜晚,民警们在候鸟迁徙点的山脊上扎起了帐篷。“40度帐篷宾馆”是民警们对这个点位的戏称。陡坡本就不适合扎营,但这个点位却是候鸟过路的必经通道,也成为了猎捕者最可能藏匿的地点。所以,40年来,民警们基本都要在这个地方驻扎,随时观察周边的情况。新任所长张跃平回忆道:“万亩崇山守鸟窝,迎风冒雨睡地窝。这句一直流传在我们派出所的话说的就是这个地方。40年前第一任老所长带领6名民警,在这里建立起了第一个候鸟守护点。当时条件艰苦,大家就着地上窝出的洞就开始搭棚子,一守就守了近40年”话音刚落,鸟鸣声入耳,成片的候鸟贴着民警的头顶飞过。



随着月亮悄然爬过山头,民警们关闭了守护点的信号灯。随着信号灯的熄灭,“打雀山”山脚下原本泛着光亮的村庄也熄灭了星星点点的射灯。



据民警介绍:“候鸟夜间飞行具有趋光性,为了保护从这里经过的候鸟。村民们也主动关闭了村子里的高频射灯,让候鸟可以顺利飞过。”“村庄固定熄灯3个月”也成为大伙之间的特殊约定。



派出所成了它们的“临时留宿点”


当天边的夕阳还剩最后一角时,楚雄州南华县公安局红土坡森林派出所院内的树上传出了“咕咕”的叫声,抬头一看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领角鸮落在了派出所的树上,看着这只活泼的小家伙,民警们却早已见怪不怪了。通过20年的守护,碧水、蓝天、净土已是这里的新常态,而以“候鸟派出所”著称的红土坡森林派出所更是成为了动物们的“临时留宿点”。民警回忆起来饶有兴趣地说:“我们每年要放飞野生鸟类1000多只,黑长臂猿、林麝、黑熊、猕猴、蟒蛇……救助的小动物们可以成立一个动物园。”



“小朋友们,今天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2日,红土坡森林派出所的民警照旧来到了南华县的小学里。此时他们正在开展“爱鸟周”普法宣传,PPT里各式各样漂亮珍贵的鸟类照片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爱鸟周”成为了当地独特的节日,每到这一周,全县的中小学校会迎来“候鸟民警”。环食药侦大队副大队长周丕银说:“我们最自豪的不是抓了多少捕猎者,我们最自豪的是在当地建立了守护候鸟的节日,这是大家从保护到爱护的一个转变。”



红土坡森林派出所平均每年要救助上百只野生鸟类,这些当中有很多是群众直接送来派出所的。一次,群众送来了一只被粘鼠板粘住的猫头鹰,民警用剪刀耐心地将其羽毛上的胶水剪去,再给它全身清洗了一番。中午的时候还把它放在了警车上烤太阳,结果等民警们吃了顿饭的工夫,猫头鹰就飞走了,以为缘分就此尽了,可后来它竟又飞回来了,甚至还带上了它的小伙伴们,在所里的树上安了家,民警贴心地为它们准备了食物。就这样,这个安家地点似乎在“鸟圈”传开了,每年总会有那么几只鸟类“居民”要住到派出所里,等到来年开春又再离开。



回忆起猕猴“小九”民警们直言又爱又“恨”。今年3月,热心群众给派出所送来了一只落单的小猕猴。刚见到它的时候,由于双腿受伤它表现得格外警惕不让众人靠近。随着每日的治疗,这只小猕猴也开始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民警给它取名为“小九”。给它洗澡、带它出去活动,久而久之,“小九”开始展现了它“上房揭瓦”的能力,扭坏派出所的水龙头,撕了所长办公室桌上的笔记本,大闹民警宿舍……就这样“小九”在派出所待了一个多月。考虑到“小九”年纪太小无法适应野外生存,最终民警将它送到了野生动物园中。离别那天,小家伙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大家,让人心头涌上一股酸楚。



派出所的民警常常念叨:“每次等救助的小动物重归山林,整个派出所瞬间安静下来了我们反而不适应了。”


多年来,南华县公安局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管理局通力合作,在保护区内设立了候鸟环志站、植物监测样地等,对保护区环境和过往候鸟实行全程监测。同时,在保护区周边,架设有红外感应监控装置实时监控,同步助力日常的打击与防护。在多渠道的守护下,生态环境的逐步向好,如今整个大中山片区不仅鸟类回来了,各式各样的珍贵动植物也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描绘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