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丁同学:希望乡村出现更多“王同学”“李同学”

作者: 来源:云南网 时间:2023/10/20 15:27

黝黑的皮肤、瘦高的身形、一口极具“辨识度”的云南普通话……近期,丁同学以参赛人员的身份,出现在2023年“云南创新创业之星”选树活动终评现场。他一改往日“显眼包”的形象,带着自己的项目,和众多青年创业者一起,在舞台上侃侃而谈,自信而沉稳。

台下,丁同学也和记者聊起了近况:今年大三的他正在学校实习,未来3-5年还将继续以学业为主。业余时间他通过直播,帮农户销售农产品,也在通过工作室孵化更多新媒体人才,为乡村培养更多“王同学”“李同学”……

丁同学参赛现场期俊军摄

招生“显眼包”:为母校吸引了生源

“农大丁同学”原名丁习功,是云南农业大学普洱校区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去年夏天,他凭借一则招生视频吸粉无数,获得了超过百万的点赞。

丁同学接受记者采访 期俊军 摄

意外走红过后的整整一年间,丁同学在社交平台收获了150万“粉丝”。今年招生季,行走的“招生简章”继续活跃在田间地头以及各大知名院校门前。

“吃不完,根本吃不完”……今年暑期招生季,丁同学发布的一系列展示期末作业丰收场景的视频再次引发公众关注。

8月,他与“曲靖老村长”等校友在清华大学门口的“强势”招生宣传,也屡屡“霸屏”,被网友调侃“‘云农F4’挖地挖到了清华。”对于网友眼中这些搞怪的宣传方式,丁同学笑称,这些都是他们到北京参加活动时突发奇想拍下的。而学校对于他们各类搞笑的宣传创意也给足了空间。

丁同学与“曲靖老村长”在清华大学门口做招生宣传

“我们从学校招生办了解到,有不少学弟学妹都是因为看了我们的视频而加深了对云南农业大学的了解。”丁同学表示,之所以如此卖力地为母校宣传,就是希望更多考生能了解农业,也加入学农的行列。

“我的身份始终是一名学生”

走红的一年间,丁同学成立了工作室,并活跃在各类直播平台,为农产品带货。直播中,他和同学也在田间地头向广大网友展示着当下真实的农学。

丁同学在学校实验基地学习 受访者 供图

当提到走红后是否带来身份的转变时,丁同学反复强调:“我没有什么别的身份,我就是一个学生。”

丁同学口中的“学生”有两层含义:一是身为中草药专业的学生,他一直在“药食同源”的方向上继续耕耘,今年大三的他正在实习,打算继续深造;另一层含义,则是“学无止境”,比如通过此次参赛,他希望不断向行业“先行者”学习,丰富自己的学识和见闻。

走上“网红”的道路纯属偶然,随着知名度日渐升温,丁同学也特别担心误导学弟学妹:“可能大家觉得走红了,各种赚钱的渠道就来了,但这个风口终究会过去,也许很快,而读书的黄金时间就这几年,学生还是要以学业为主。”

目前丁同学开通了一条农业养殖种植问题咨询的通道。此次参赛,他带来了一个酝酿已久的想法:“经常有农户通过平台,向我们咨询农业方面的问题,我们会利用专业知识或者请教老师,为他们解答,我希望能开发一款小程序,农户通过线上就能进行咨询,让农学生能学以致用、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周末,丁同学也经常和老师一起下乡去做培训,包括农业技术培训和商品化意识的培训,帮助农户从种植管理、采收等方式等方面来提升农产品的商业价值。

多领域试水、“多条腿”走路,如今的丁同学,在完成好学业的基础上,不断在探索助农新路径,也为自己走向社会提前“探路”。

undefined

undefined

希望乡村出现更多“王同学”“李同学”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直播的尽头是带货。”从今年3月开启自己的直播首秀以来,这样的声音一直伴随着丁同学。

丁同学正在直播 受访者 供图

“农产品种植出来,必须有人推广,目前我们特别需要这样的人才。”对于质疑声,丁同学很淡定:“直播非但不应该被嘲讽,还是助农路上关键的一环,应该受到鼓励。”

前有董宇辉和东方甄选“打样”,丁同学也希望开辟一种农业领域直播的新模式。他也正朝着“知识型”主播的方向努力。

“以咖啡为例,我们可以从在什么条件下育种聊起、带大家了解不同环境下种植的咖啡口感有何不同,最终又能做成什么样的成品。”通过丁同学专业的讲解,网友们脑海中瞬间有了画面感,可以“沉浸式”体验咖啡种植全过程。这样的直播对于种植户而言,也是一个学习专业技术的机会。

“第一次播下来,第二天喝水嗓子都疼。”但看着身后农户打包的忙碌身影,丁同学觉得非常欣慰。截至目前,通过直播卖农产品,丁同学所在的团队已经创下了20万单的销售纪录。

这样的经验,丁同学也想带给更多的学弟学妹。目前,他工作室团队成员已经发展到66人左右(包含提供的学生兼职岗位)。

“就想通过课余时间带一带学弟学妹,鼓励他们多创业。通过培训,我们也想发掘出更多能代表各自家乡地方特色的那位同学。”丁同学说,“希望未来我们农大毕业的学子,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包括自媒体运营技能带回家乡去发展。”

而他也在大赛现场道出了自己的初衷:希望乡村能出现更多“王同学”“李同学”。

云南网记者期俊军 实习记者 张梅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