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全网重大主题宣传·我在边疆望北京第2季(西藏&广西&云南)丨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作者: 来源:云报客户端 时间:2023/09/07 16:08

从北回归线横贯而过的锦绣山水

到西南边疆纵横交错的高山峡谷

再到横断山脉西侧的青藏高原

从空中俯瞰云雾间的219国道云南怒江美丽公路段 图自新华社

不同的地形地势

不同的河流山川

不同的气候特点

滋养出了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219国道在途经广西、云南、西藏时,一路串联起众多壮美景观,俯拾皆是最淳朴的民族风情。沿途而行,仿佛浏览了一部经典的地貌演化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片,映射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世界。


为从不同视角立体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边疆探索,精彩呈现迈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各族儿女奋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边疆新图景。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云南省委网信办联动内蒙古、吉林、广西、西藏、新疆等6个边疆省区党委网信办主办,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精品制作融媒工作室策划执行并联动沿边省区主流媒体,联合推出融媒体联动产品《全网重大主题宣传•我在边疆望北京第2季》。今天一起来看第一期:“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西藏的“卓玛

云南的“阿诗玛

广西的“刘三姐

她们互不相识

却又不约而同

“策马欢歌·珠峰云际”赛马活动在西藏日喀则举行 图自新华社

为我们讲述了

各族人民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共建美好家园

共创美好未来的生动故事

广西东兴 图自新华社

时光荏苒

在219国道沿途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的边疆新图景

接踵而至


“卓玛”们的新时代新故事


一首名为《卓玛》的歌

在大江南北传唱

高原女性的美好形象

伴着歌声深入人心

图自新华社

在西藏

女性常被称为“卓玛”

也常被取名为“卓玛”

一位位“卓玛”的背后

都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缩影

图自新华社

西洛卓玛是摔跤名将,是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西藏诞生的首个竞技体育世界冠军。2011年,23岁的她在土耳其世界摔跤锦标赛上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女子自由式67公斤级金牌。“我出生在普通的牧民家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这个世界冠军。”西洛卓玛说,在党的领导下的西藏,人民有了更平等的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从农家女孩成长为世界冠军,西洛卓玛享受着体育发展带给她的别样人生,也见证着西藏体育事业的发展变化。

旦增卓玛(中)和母亲边卓、邻居家的小妹妹一起放牧 图自新华社

出生在纳木错湖边的21岁西藏姑娘旦增卓玛前不久放假回家了,父亲土罗早早就开着皮卡车去接女儿。2020年,旦增卓玛经过考试,成了一名中药学专业的大学生。走出家乡,旦增卓玛感觉很新鲜,她认识了许多新同学,也交到了很多新朋友。“我走出草原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希望将来回到家乡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回到熟悉的家乡当雄县纳措乡甲嘎村,从小在草原长大的姑娘对家乡的感情很深,这里有她熟悉的天地、牛羊、家人和乡亲。

巴桑卓玛从事高原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已有十余年,是西藏大学高原健康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她见证了西藏大学高原健康科学研究中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目前,平台已初具规模,并依托该平台相继成立西藏大学—西藏藏医药大学藏药现代化研发创新中心和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体育局高原健康与运动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每当我站在各种学术论坛上,我都为自己是一名新西藏培养的高原医学学者而自豪。”她说。

旦增卓玛在朵究仓藏装店 图自西藏日报

漫步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街,街巷纵横、店铺林立。朵究仓藏装店里,不同设计、质地的成衣琳琅满目。适逢假期,店主的女儿旦增卓玛正在店内帮忙。一位游客走进藏装店,选了件质地轻盈的碎花裙试穿,流畅的肩线、微收的腰身、垂坠的下摆衬得她清爽干练。没怎么讨价还价,这位游客满意地带走了那件藏装。“总书记来过之后,店里的游客多了许多,而且走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上一两件藏装。”旦增卓玛说,“同学也会问我藏族服饰、藏族历史和文化方面的问题,我则尽自己所能给大家介绍。”

在西藏

从过去到现在

美丽“卓玛”一直在被歌唱

日落时分的拉萨 图自新华社

如今的西藏,彻底摆脱了束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如今的西藏,坚定不移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如今的“卓玛”们

携手前行,共同绘制着

一幅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美丽画卷



“阿诗玛”的新时代新传承



“阿诗玛”

本是彝族撒尼人

叙事诗的女主角

后来成为了

广为人知的民族电影女主角

杨峥 摄

在如今的云岭大地上

“阿诗玛”

可以是石林旅游的IP形象

可以是大型民族史诗舞剧

还可以是普法宣传第一线的民警

石林晨曦

在云南石林景区的“小石林”,疏朗秀美的石峰中,静静伫立着美丽妩媚的“阿诗玛”,精美细腻让人沉醉。石林景区形成于亿万年前,是世界喀斯特的精华,以独有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更以独具魅力和吸引力的阿诗玛文化享誉世界。到石林景区看阿诗玛,已经成为多数旅游者的共识。

世代居住在石林地区的彝族撒尼人,是天生的歌唱家、舞蹈家。他们祭祀、劳作、恋爱、狂欢,每时每刻都创造着生活的艺术和诗意,形成了以“阿诗玛”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近年来,石林县在充分利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国际化、时尚化的设计思路,邀请当地撒尼文化专家反复研讨论证,最终选择俏皮、可爱、自信的Q版小阿诗玛和小阿黑哥,作为石林旅游的IP形象。

“黑色舞段里的石林与羊群,绿色舞段中的绿苗,白色舞段的白云,金色舞段里的牢笼和蓝色舞段中的洪水……”民族史诗舞剧《阿诗玛》在黑、绿、灰、红、金、白、蓝等7个不同色彩的舞段里,完成了戏剧冲突的全部过程,刻画了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舞剧的音乐以浓郁的彝族民歌为主导,每一个音符和旋律,都在渗透着云南民族文化的特色。来自云南的26个民族的演员们共同演绎,站在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以开放的精神继承、借鉴、创造出富有民族个性的舞剧新形式,把流行于云、贵、川的彝族民间舞主要元素全部融入舞剧中。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清晨,昆明市石林县公安局长湖派出所所长姜忠敏和平常一样,往他负责的一个村委会警民联系微信群里发了两条语音,一条彝语、一条汉语,提醒村民注意遵守交通法规。对姜忠敏来说,彝汉双语普法宣传已成为习惯,这得益于当地公安部门将双语服务融进了服务群众的细枝末节中。

“阿诗玛”开展双语普法 图自云南政法微信公众号

“看见长辈先喊爷爷、奶奶,自报家门表明来意。我们来得多了,也就慢慢熟起来了。”彝族女辅警张瑶说。在石林,像张瑶一样的“阿诗玛”走向田间地头,用彝汉双语与群众话家常、聊反诈、调纠纷、解民忧,走出一条精准普法的石林路径。

近年来

云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全省上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始终

以“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高站位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绘就出了一幅幅民族团结

干壮根深、枝繁叶茂的美丽画卷

56个民族代表欢聚普洱民族团结园 陈飞 摄

踏足云南

就像踏入一个多元文化的宝库

四处都散发着独特的民族魅力

这其中

还有更多“阿诗玛”文化

比如地铁文化专列“阿诗玛号”,比如彝汉双语调解的“阿诗玛”调解室,再比如助力优秀少数民族女生的“阿诗玛班”……

身处云南

便可听见“阿诗玛”的回声

声声回响

皆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音符”



“刘三姐”在新时代的新精彩



“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湾又多……”

甜美的壮族山歌

悠远绵长,撩人心魄

像漓江上的筏

又像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

自远古逶迤而来

簇拥着桂林的山山水水

相得益彰

广西钦州 图自新华社

如今

在广西

“刘三姐”

是岭南地区各族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意象

是伴随歌圩文化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广西动车组极具特色的“亮丽标识”

是多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永不褪色的“名片”

刘三姐文化是壮族歌圩文化的浓缩,是山歌文化的代表,而壮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刘三姐文化作为壮族文化的代表,融合了汉、侗、苗、瑶、仫佬、毛南等多民族文化元素。广西的壮、汉、侗、苗、瑶、仫佬、毛南等民族都有刘三姐传说,这也说明了刘三姐文化是多民族、多地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三姐歌谣不仅凸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蕴,同时也为当地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情感与心理基础。

马山县举行壮族会鼓比赛,鼓声激越,气势磅礴顾喆 摄

刘三姐歌谣唱响的是壮乡人民永远跟党走的款款深情,在广西来宾北高铁车站,有一个特别的“刘三姐•石榴籽”班组。

来宾北站“刘三姐•石榴籽”班组于2021年11月挂牌成立,目前由27人组成,其中少数民族21人,主要有壮族、瑶族、傈僳族、回族、仫佬族5个民族职工构成,班组平均年龄28.5岁。这支以少数民族妇女为主的年轻队伍,专门为不会说普通话及行动不便的旅客提供针对性服务。为了让少数民族人民的出行路走得通、走得顺、走得好,在这里,“刘三姐”成为了“主人翁”和“服务员”,“作业标准好、服务旅客好、民族团结好”,这是一次广西推进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三江侗族自治县欢度“三月三”,孩子们歌唱美好生活。文午 摄

民族团结进步,可以说早已成为了广西永不褪色的“亮丽名片”。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赋予广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崇高政治荣誉,勉励广西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多年来,广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融”的理念和导向,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化主题内涵、创新方式载体、扩大社会参与,不断夯实思想文化基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物质基础,建设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夯实社会基础,建设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夯实法治安全基础,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游客们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参加民俗活动。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徐天保 摄

“壮乡人民永远心向党,壮乡人民永远跟着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八桂各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汇聚起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磅礴伟力,无惧风雨、劈波斩浪,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共同唱响新时代的欢歌,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迈进。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

陈飞 摄

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

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普洱宁洱民族团结誓词碑 杨媚 李汶燕 摄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 策划:谢炜

  • 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 云报客户端记者:王熠 赵婷婷

  • 广西云客户端记者:梁菊 叶焱焱 李香莹 来宾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林莉 黄俊策 杨嘉玲(见习)

  • 西藏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运营中心记者:自小丽 普珍 唐承扬

  • 石林融媒记者:方劲松 魏溪玥 陈睿邗

  • 美编:张俊辉

  • 责编:王熠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