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头条

凝心聚“绿”交答卷

——我州2022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8/14 08:49

□ 本报记者 杨艳玲

实 习 生 杨锐炘

立秋时节,洱海碧波万顷,苍山层峦叠翠,大美大理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与白州人民一同在绿水青山间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山河向美,使命在肩。2022年以来,我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统筹推进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和城乡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用实干交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韧性十足的“生态文明答卷”。

完善体系 护航绿水青山

水有人治,责有人担。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州生态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制定了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洱海“两线”划定方案》《云南省洱海“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5年)》,印发了《大理州贯彻落实<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四梁八柱”进一步筑牢。

2022年,全州生态文明体制12项改革要点、15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建立起洱海保护治理重点工作定期调度机制,全面推行林长制,强化河(湖)长制工作保障机制。截至今年3月底,全州已核发排污许可证622家,完成排污许可登记管理企业4833家。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22年,由大理市向洱源县支付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横向补偿金1301.024万元,州级给予大理市、洱源县水质达标考核奖励350万元。

紧扣守护绿水青山主线,严厉打击涉环境资源各类违法犯罪行为。2021年至2023年4月24日,全州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752件;办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的审查逮捕案件35件46人,经审查批准逮捕28件34人;办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的审查起诉案件262件358人,经审查提起公诉221件294人。

筑牢屏障 刷新生态颜值

洱海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挂牌运行,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建成9家科技小院,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洱海水质评价结果为“优”,洱海湖体透明度均值提升至2.29米、达到近20年最高水平……2022年,我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绩斐然。

我州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实实在在解决与群众休戚相关的环境问题。2022年,全州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总体保持优良,其中大理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100%全落实;12县市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14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洱海流域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洱海流域成功列为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州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自然保护区28个,总面积达18.1万公顷;扎实推进“绿色国土”行动,全州累计建设美丽村庄135个,绿美乡镇12个、绿美村庄926个、绿美河湖11件,南涧县和宾川县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稳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筑起一道韧性十足的“绿色屏障”。

借绿生金 做强绿色经济

实施“绿色能源”行动,持续调整能源结构,有效助推“两山”转化。2022年,全州发电量达56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且全部为清洁可再生电力;新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389个,累计建成充电桩1115个(充电枪1572枪)、充电总功率57679千瓦。同时,全州有45个品牌进入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

绿色产业招商取得新突破,完成签约项目20个,涉及的制造业协议投资总额735亿元,首只2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备案。

实施以绿色铝、绿色硅、新材料、绿色食品和生物制药等为重点的重大工业发展项目50个,立新硅材、正信光电、英利光伏、云南银铝铝业、银镁铝业等项目建成投产,宸宇富基一期送电试车,华晟新能源、贝特瑞等全省“重中之重”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已建成的76.8万吨绿色铝产能全部释放,高端绿色铝制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