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理论与实践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校干部教育中的价值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8/10 09:32

□ 陈秋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道德伦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价值观,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有助于党员干部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人文关怀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中,可以起到价值观塑造作用。党校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党员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党员干部的工作中,“仁爱亲和”的价值观可以体现在干群关系中,在面对一些困难群众的反映和诉求时,党员干部如果能够以“仁爱亲和”的态度去倾听和关注,耐心地解决问题,那么就能够有效地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这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增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忠诚正直”的价值观可以体现在对党的领导的忠诚和对公共事务的公正处理上,这不仅能够维护党的形象和信誉,还能够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价值观念,党员干部可以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中,可以起到历史启迪作用。党校教育致力于培养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和历史使命感,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凝聚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就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的红色基因,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党员干部能够从中汲取勇往直前、坚定信念、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力量,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通过弘扬民族精神,党员干部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内涵,继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共同富裕的目标,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共同发展,强调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共同富裕的目标相结合,党员干部能够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中,可以起到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增强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参观红色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等,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和优秀传统,感受先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实践上体验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自信。学习时代精神,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握时代的脉搏,增强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党员干部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党员干部的时代意识和责任担当,使他们在新时代的工作中更加自信、坚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中,可以起到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的价值观不仅仅限于家庭关系,也可以延伸到社会和国家层面。以“仁爱”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亲情、友情乃至国情、民情的关怀和尊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 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的话语,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真挚情怀,映照出百年大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精神,党员干部可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福祉。这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人民至上、共同富裕的目标相契合,有助于学员干部更好地践行新时代党的使命和心系人民的初心。

(作者单位:巍山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