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理论与实践

新闻记者要修好调查研究这门必修课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8/03 09:43

□ 杨若兰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于新闻记者而言,更是立身立业之本,是必修课。调查研究的过程既是掌握新闻事实的过程,也是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过程。

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从而进一步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发现群众面临的问题,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让调查研究发挥效用。“深”还要求新闻记者要“走心”,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调查研究,真正深入群众,及常人所不能及,把调查研究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深切感受群众的急难愁盼,方能得常人所不能得,收获好选题、好典型和好故事。

调查研究要坚持真实,不搞形式主义。真实本身就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记者做调查研究更应该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这就要求新闻记者采访要扎实,多方采访,全面看待,既要看现象、看介绍、看成绩,也要看本质、看实效、看问题;记录要真实,以事实为准绳,言之有物、有理有据,不可臆想、妄加猜测;文风要平实,用数据分析,靠事实说话,基调平实,内容充实,数字真实,切勿堆砌辞藻、雕琢渲染、矫揉造作。“文因事而发,业因实而兴。”真实,不仅关系到调查研究是否有效,也关系到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调查研究要细致严谨,精雕细琢。“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新闻记者需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敏锐性和洞察力,锻炼见微知著的“好眼力”。采访前,要慎重考虑采访范围、对象和重点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去看、去听;采访中,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善于从群众的家长里短、衣食住行等细微之处发现问题,通过与群众推心置腹了解实情;采访后,要辩证思考分析,仔细琢磨钻研,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清问题的本质,多角度梳理剖析缘由,写出有价值的报道。

调查研究要准确,直击“症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新闻记者有时可能会被采访中的表象、假象所迷惑,与事件本源擦肩而过甚至南辕北辙。这就需要媒体记者保持专业的态度,坚持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的原则,加强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在采访中,要实打实走近群众,全面深入了解实际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比较、反复的科学思维方法,以独特的视角、宽广的视野观察分析,不断深化认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尽可能地找准问题症结。把准脉,方能开好方,提供真实、准确、有价值的信息。

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做好“后半篇文章”。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战胜困难、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做到出实招、见实效。因此,新闻记者在报道时,不能仅局限于描述和反映问题,更应该发掘典型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让调研成果用于科学决策。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平时多观察和思考,聚焦群众的堵点痛点难点,迎难而上,强化实干担当。以刨根问底、追根溯源的态度深入调查研究,弄清问题的性质,分析问题的症结,找到共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报道,一方面深刻反映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时传递群众呼声和诉求,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深入了解群众喜恶,推进宣传工作,提升宣传效率,进一步解读好党的政策、传递好党的声音。

(作者单位:大理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