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县市

鹤庆银壶:壶“添”日月 技传千里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7/21 09:26

□ 通讯员 刘琼仙 杨淑香 李怡婷

盛夏的清晨,“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敲打声敲响新的一天。在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西南角的新华银器小镇,一座名为“从金从银”的银器工坊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家松的“五龙戏珠·银壶”进入錾刻的关键环节。今年年初,张家松为自己布置了一道“作业”——将三十年的技艺“写”进一件银制壶具。这是一把直径28厘米、高36厘米,用银5000多克,用料足、技艺精湛的银制茶壶,预计在今年国庆节前完成。

12岁拜师学艺,有着三十年从业经历的张家松正在工坊里教徒弟,杨炜奇、张小闯等学徒围坐在他的身旁,认真学习银器锻制技艺。

“银壶没有固定的样式,最考验手艺人的心力、眼力、手力和脑力。扎实的绘画功底是制作银壶的前提,要用铅笔将器形、图案绘制在白纸上。白银经过高温烧制、捶打成厚度适中的薄片,这个时候,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银片修形。把图案画到银片上后就可以进行錾刻了,錾刻时,必须全神贯注、心手合一、精准到位。錾刻用的錾子一般由工匠根据喜好自行磨制,专人专用,是工匠百宝箱中数量最多的器具,少的几十个,多的几百个,錾子的型号越多,说明工匠的手艺越好。焊接、打磨、抛光……经过十几道工序后,银壶就做好了。”张家松介绍道。

“云天起云鹤,大翼飞腾九万里。石寨开石门,小锤敲过一千年。”这副被錾刻在石寨子门楼上的对联吸引着许多人来到位于鹤庆县北部的新华村。三年前,河南省许昌市的张小闯辞去老家国企的财会工作,慕名前往鹤庆。一杯茶、一声“师傅”、一句教诲,拜师仪式后,张小闯成为张家松千里之外奔赴而来的徒弟。张小闯说:“我跟着师傅学习了三年,可以做手镯这些简单一点的银器,还做不了银壶。”

“银壶上面的图案非常丰富,我们可以把生活中见到的、喜欢的任何图案都錾刻上去。比如说,我个人就喜欢把龙潭、瓦猫、云鹤楼这些图案錾刻上去,没有几年的功力还是很有难度的。”张家松解释道。

2011年至今,张家松的《和平一“统”》《六角貔貅》《龘鼎》等作品在省内外大放异彩,《六角貔貅》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向他抛来橄榄枝,张家松成为几所高校的特聘教师,向大学生传授银器锻制技艺。

多年来,像张家松这样的鹤庆银器锻制工匠始终恪守“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名于世”的工匠精神,担负传承传统技艺的使命,胸怀热爱,将一个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领进门”,提灯引路,共赴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