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理论与实践

“七个善于”开展好人大调研工作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7/20 09:21

□ 杨晓忠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作出了许多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调查研究的要求在人大调研工作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笔者认为要做到“七个善于”。

善于作好调研前准备。一是思想先行、有的放矢。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开展调查研究前,指导思想一定要明确,目标任务一定要清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调查有方向、研究有效果。比如,我们在制订烟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方案时,始终紧扣“产业增效、烟农增收、财税增长”的主线,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从调研目的、调研内容、调研范围、调研对象、调研方法、预期成效六个方面科学设计调研方案,确保调研工作靶向发力、达到预期。二是研学充分、争当内行。在开展调研前,调研组成员通过部门提供、网上查询等方式查阅相关政策文件,深入研究了解调研内容涉及的相关政策,确保在调查研究中站得高、看得远,抓住事物的本质,切中问题的要害。三是科学选点、务求客观。调研的点选得准选得好,了解的情况才会全面客观,获得的信息才会精准真实。

善于带着问题调研。带着问题调研好处很多,一是使调研有方向,调研的过程就是调查问题、核实问题的过程,就是解决心中疑问、寻求破题答案的过程,只有带着问题去调研,才能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二是有利于发现新问题,心中有问题,在调研过程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方”,就更容易调出真问题、研出好思路。因此,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不断提出新思路新办法。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多深入群众,倾听民声,关注民生,要做到“问政于民问得深”,对所调研的问题了然于胸,还要做到“问计于民问得实”,在听取意见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一层一层解剖,弄清楚来龙去脉。要强化“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深入听取基层、企业、群众意见,掌握第一手原汁原味的信息,以“解剖麻雀”的态度,把调研内容的各个环节都梳理清楚,才能把好脉,找准病灶。

善于讲老乡话。迈进群众的门槛容易,走进群众的心坎不易。“老乡话”是干部与群众增进了解的“敲门砖”。同群众讲老乡话,容易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能得到他们的信任,我们也就能够了解到真实情况。比如说在田间地头,我们干部跟群众了解卖烤烟的收入时,要对群众说我们是来和你们一起想办法,让你们的烤烟多卖钱的。这样一说,我们就跟老百姓在一个频道上了。唯有如此,才能更接地气、更贴民心,才让老百姓更愿意信任、更容易接受。总而言之,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下去,把我们要了解的真实情况收集上来,在调研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善于换位思考。只有循着群众的呼声这个“第一信号”,调查研究才会有价值、才能真正取得实效。特别是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要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真正了解掌握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才能更容易找到行之有效、大家都容易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烟草产业调研中,我们把群众所想所盼的问题列为重点,特别是针对烟田流失、烟农流失和烟农老龄化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基本烟田保护、推动烟粮融合发展、积极培育职业烟农、大力推广全过程托管等意见建议,目的就是要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落实好。

善于用数据分析求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情况和问题、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效果,一般都会直观地反映到数据上面来,数据背后有情况,情况变化有原因,原因还得看数据,可以说,数据是调研工作的精髓,每个数据都是科学的,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因此,调研报告中的数据既要真实准确,又要讲究使用技巧,务求把数据用好用活,让沉默的数据“开口说话”。在全州烟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中,通篇都用数据来说话,对烟草产业现实与历史的进步、局部与全局的权重等等,都用数据来说明和论证,对烟草产业的发展基础与发展趋势,都用数据来分析和判断。另外,这次调研中我们重点关注了烟草的税收高的问题,最终算清了烟草产业的税收账,具体到一包烟的税收、一箱烟的税收、一亩烟的税收,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一看就清楚。

善于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要在了解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贯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开展工作质效的基础上,侧重研究工作背后存在的普遍性、共性问题,坚持反映真实情况为先,找准存在问题为主,提出有效建议为重,促进工作整改为本,善于捕捉党委、政府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并对涉及问题开展多角度、全方位地综合分析,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提出主张鲜明、观点新颖、依据可靠、内容翔实、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达到落实意见建议既花钱少又成效好的效果,使人大调研成果更具全面性、针对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力求做到立有据之论、谋有效之策、献可行之计,最终达到推动工作的目的。

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呈现。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就是问计于民。调研报告要接“地气”,就要多沾“土气”。调研报告是写给大家看的,要有可读性,语言要朴实、准确、鲜明、生动,要让人看得懂、愿意看,引人入胜。要尽量避免用华丽生僻的辞藻、晦涩难懂的语言,把简单的道理说得高深莫测。要把一些专业性的语言,用通俗的话、接地气的话来表达,让大家好理解、好接受、好配合。另外,还可在报告后附问题清单和数据对比分析表格,使报告既直观、又明了,既简洁、又丰富,这样调研报告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作,体现出了价值。

(作者系大理州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