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头条

洱源:强化党建引领 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6/29 09:00

□ 通讯员 李义勇

近年来,洱源县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振兴。

强化组织引领

打造乡村振兴“一线堡垒”

强化思想淬炼。组织全县党员干部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把乡村振兴作为主体培训、重点班、“万名党员进党校”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下发《中共洱源县委组织部等六部门关于成立持续深化抓党建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振兴组织化程度项目组的通知》和《关于持续深化抓党建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振兴组织化程度的若干措施》,项目化推进工作,持续提高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的组织化程度,将其纳入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重点项目,并作为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织密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乡镇党委—行政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乡村党组织体系,巩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成效,持续深化农村基层党建“双整百千”四级联创机制,常态化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

强化队伍引领

建强乡村振兴“三支队伍”

培优建强村干部队伍。吸纳62名优秀人才到村任职,积极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和村组干部任职资格联审,扎实开展村(社区)班子届中调研分析,并强化分析研判结果运用;择优招录152名村(社区)干部实施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县委书记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和“擂台比武”活动,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履职能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举办“沪滇协作之洱源县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新任职村(社区)干部培训班”,培训新任职村(社区)干部62人。

选好育强后备力量队伍。统筹推进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在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中择优培养储备232名村级后备力量,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新活力。

严管用好驻村干部队伍。从县级部门选派2名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进行挂职锻炼,选派27名第一书记、56名工作队员驻村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严格管理驻村干部队伍,并常态化开展分析研判,突出实效考核,持续传导压力、推动工作落实。

强化人才引领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创新机制引才。出台《洱源县“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洱源县人才服务建设“温泉康旅胜地、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基地”的十条措施(试行)》等一系列人才新政,为“一县一品”人才样板创建谋好篇、布好局,为服务洱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先后引进《新周刊》创始人封新城、华人文化董事长黎瑞刚等一批新凤羽人入驻洱源,吸纳上海交大、海南大学以及上海浦东新区的16名人才到县内挂职帮扶。

整合资源育才。积极探索“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等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举办全县优秀人才县情研修班和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洱海保护一线干部、合作社负责人专题培训66期,培训11597人次;采取“小班次”的培训方式,举办10期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2期沪滇协作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和农技人员培训班,累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4356人,为乡村振兴培育储备了一批“田秀才”和“土专家”。

搭建平台用才。结合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力校地合作和沪滇协作,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落实苍洱人才“霞光计划”校园工程,申报设立地热能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和“科技小院”,推动高等学校专家和研究生服务乡村,构建“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机制。目前,3个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邓云专家工作站、田怀香专家工作站、龙光强专家工作站)已落地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