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善用“锦囊妙计” 打造“土特产”新品牌

□ 尹涵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6/27 08:53

时下,各地“土特产”争相“卷”起了新赛道,以淄博“烧烤”、长沙“茶颜悦色”、杭州“李子柒”等为代表的新“土特产”成功“破圈”,成功打造出一批地域性品牌“新IP”,吸引消费者纷纷前往当地打卡消费。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淄博站共有481186人次进出旅客,创历史新高。

数据的背后彰显的是“土特产”的蓬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而他也曾在《之江新语》中给出过三个“锦囊妙计”。笔者认为,只有在坚持“守正”和“创新”中不断赋予老特产“新气质”,才能催生“新蓝海”,让一方水土“再”养一方人。

要敢于“无中生有”。互联网时代要树立流量思维,充分利用当地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等名优特产争取项目,结合该地具有高辨识度的非遗、民俗、历史等文化基因,以“特产+特色文化”讲故事、造格调、树情怀,打造“流量爆款”。要立足未来,规划现在,以未来目标高配现有资源,通过超前谋划总体发展规划,走出产区样板打造、全产业链条布局、园区聚力发展的战略发展路径。要擅长“小题大做”,摆脱原产地资源限制,多做“可行性研究”,深度挖掘产业在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方面的功能,推动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无中生有”。

要善于“移花接木”。“土特产”要做大,必须要把特产放到产地之外,市场才会被放大,价值才会被高看,实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要夯实“墙内开花”的主阵地,构建政府、企业、农户、行业组织、专家多元主体联动机制,以共建共享强化内生发展动力;要以政府为主导,搭建并完善“土特产”标准、认证、监管、科技、人才、金融、传播等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政商环境。要利用“墙外香”抢机会、抢市场,通过“新电商+新零售+新媒体”实现宣销一体化,积极参与展销会、农交会、推介会等对接会主动“走出去”,通过打造自带流量的节日IP、活动IP、伴手礼IP、品牌形象IP等方式不断“引流”,通过“互联网+认养”等模式创新消费者私人订制服务、增强互动体验,推动“土特产”“活”起来、“火”起来。

要注重“推陈出新”。受制于特色过度、受众过小、产量太少等局限,一些传统“土特产”只能在“倚老卖老”“倚特卖特”中“原地转圈”,甚至濒临被淘汰。因此,要敢于摒弃自我感动式的发展误区,针对供给侧进行改革,实行口味普适化、形态快销化、传播时尚化、价值健康化、品类多元化改造,不断适配当代消费者的生活品位、消费习惯,满足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当然,“推陈出新”并不是刻意地“标新立异”,更不是全国各地高度雷同的“小吃一条街”,应是“一摊一食、一城一味”的特色,更是集“食游购娱展”于一体的多元综合体,让更多“土特产”从“味觉经济”升华为消费者产生精神共鸣的“心灵经济”,成为“爱上一座城”的记忆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