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大理市银桥镇:“党建+生态”助力乡村 “绿富美”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6/12 09:24

□ 通讯员 赵志斌

近年来,大理市银桥镇在走好“党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写好“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治理提升”三篇文章,助推“生态绿、百姓富、乡村美”目标实现,为美丽幸福“金水银桥”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整治人居环境,绘好“乡村绿”

该镇以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为抓手,以“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方式,在全镇深入实施“道路硬化、墙体彩化、污水净化、门前亮化、庭院绿化、村庄美化”的环境整治“六化”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争取资金4629万元,新硬化进村路8条24.7公里、巷道22条33公里;完成机耕路硬化7条5.8公里,村间巷道硬化75条3.3公里;完成彰显农村新风貌新气象的墙体彩绘1028幅;完成11个自然村(含4个安置片区)的污水管道建设及改造提升工作;建成32个支部活动室、34个老年活动中心、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升改造32个自然村休闲活动广场,实现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配备、农村道路照明、庭院净化绿化美化,农村户户门前“四包”,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党员“入网”并划分环境卫生监督、服务与责任区,确保环境治理无死角,农户屋里屋外、院里院外干净整洁美观、村里村外美化亮化与净化;按照“先净、后美、边整治边巩固、再提档升级”的工作思路,带领党员和群众治理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乱贴乱挂、乱停乱占”现象,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十乱”现象得到有效治理,还村容整洁、河流清澈,让青山更绿,为乡村发展绘好“绿底”。

壮大特色产业, 助力“百姓富”

农村发展好不好,要看农民的腰包鼓不鼓。该镇依托“花、果、树、菜、米、茶”六大特色种植业,大力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公司化运营管理模式,畅通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百姓富裕。截至目前,该镇已兴建起1个现代农业(省级)示范园区、1个绿色食品园区(国家级),先后引进了天赐蓝莓、福安园林、彬彬园林等农业龙头企业14家,培育了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大规模经营户35(50亩以上)家,其中省级3家、州市级32家;在海边四村建成了14个生产基地、7个花卉基地、11个生态观光园,全镇实现绿色种植1.4万亩,走出了一条“产业+旅游”的发展新路径,拓展了特色产业,带动了旅游消费,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积极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点,五里桥与马久邑村的“四合一”项目、阳波村的青年旅社等多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先后建成并产生经济效益。2022年,全镇8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居民纯收入均突破万元大关。

抓实基层治理,赋能“乡村美”

该镇充分调动资源、集中力量,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工作融合推进,以构建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为核心,建立镇、村两级联动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加大了解决群众现实生活中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方面加强村级党组织领导,不断完善乡村治理结构。该镇建立了以村级党组织为引领,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农村自治、法治和德治全过程,党小组和组委会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比如,在德治方面,各村(组)以村民自治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小组及组委会引导群众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群众之间的幸福感。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实行周督导月通报制度,将包村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党总支书记统一纳入考核,定期进行排名,实现环境治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8个行政村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探索出适应本村的长效机制。如新邑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带动党员、包村工作组、村组干部和村民持续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达60余次,全村生态环境面貌持续改善,村民宜居质量不断提升,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美景画卷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