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弥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结硕果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6/12 09:07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杨宋) 近年来,弥渡县挖掘资源,丰富载体,打造平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绽放出绚烂的艺术之花,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弥渡县是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花灯艺术之乡。现有花灯戏、弥渡民歌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桐传统骨伤疗法、密祉镇文盛街村汉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弥渡卷蹄制作技艺、密祉元宵灯会、土陶制作技艺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诏铁柱歌会等15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弥渡果子园红粬米等49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省级传承人3人、州级传承人11人、县级各类别代表性传承人100人,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2008年以来,弥渡县实施花灯民歌进校园工程,保护传承弥渡花灯、弥渡民歌。编撰乡土音乐教材《花灯民歌音乐》纳入音乐课程教学,编创少儿花灯健身操作为中小学生课间操,在全县推广教学。同时,通过歌舞乐类“非遗”活态展演、传承人现场传授技艺和学生互动,以兴趣为导向,在学生心中播下热爱弥渡花灯、弥渡民歌的种子,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和课间生活,做到知行合一、传承发展。

此外,弥渡县推出“非遗”进景区系列活动,在小河淌水·雾本桃源、弥渡“东谷梨花”景区、小河淌水·白崖城景区等景区植入花灯、民歌等文化元素,让文化在旅游中“活”起来,让游客观看表演、参与体验,唱着民歌逛景点,赏着花灯游弥渡,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弥渡县利用大理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专项资金,建成花灯民歌传习展示中心,常态化组织专题传习展示活动;新建马房、红星、张总旗、王武村等传习所(点)17个,提高群众参与度,增强群众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