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县市

剑川弥沙乡:深山养殖“致富牛”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5/29 09:19

□ 通讯员 李若珠

从剑川县弥沙乡政府出发,汽车沿着崎岖山路颠簸一个多小时,坐落在大山深处的肉牛养殖场才渐渐映入眼帘。走进牛棚,新建的牛舍宽敞明亮,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哞哞”地叫着,村民正忙着将饲料铲进食槽里,引来一头头牛竞相争食。

肉牛养殖场所在的东彝大江曲组共有16户农户,其中15户为脱贫户,地理环境九石一土,能发展的产业寥寥无几,养牛是一直以来的传统,但由于数量少、养殖户“散小弱”、饲养周期长,常常几年都见不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养牛的理念还停留在耕地糊口。去年,剑川县关于加快乳畜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出台后,弥沙乡党委、政府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小社,紧盯肉牛养殖这个产业发展前景,依托乡村振兴政策,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资源,积极给他们支招,把“孤军奋战”的养牛人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在肉牛的品种选择上以西门塔尔牛优势肉牛品种为主,成立了剑川县佳沙肉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群众规模化养殖,把肉牛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实现稳步增收致富。

“我们不用操心技术、销路、防疫等问题,乡上技术人员经常下来指导我们,建圈舍、买饲料也都有补贴,各方面的保障服务都给我们做到位了,不仅将‘几根绳’拧成‘一股绳’,还解决了我们发展的后顾之忧,真是太好了。”东彝社社长杨路明说。

剑川县佳沙肉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目前弥沙乡最具有规模特色的肉牛养殖基地之一,项目总投资67.06万元,占地5.4亩,建设牛棚1062平方米,青贮窖780立方米。合作社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路子,把15户联合起来,探索出“统一管理、分散养殖、抱团发展”的新型模式,统一调度牛源,统一饲料供给,统一模式管理,统一出售,分户散养。将懂技术、懂市场、能管理的社干部杨路明推荐为合作社法人,乡畜牧站指导饲养技术、品种改良、疫病防控等技术,形成“党建+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1+1+1”大于3的效果。

“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东彝大江曲组从实际出发,立足现有优势资源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乳畜业,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增收新路,下一步我们将积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按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弥沙乡畜牧站站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