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头条

永平梅花村:“新农人”齐显神通 “振兴路”越走越宽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4/17 08:40

□ 特约记者 杨福军 通讯员 钏志鑫 杨莹思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永平县北斗乡梅花村最大的改变是一批“新农人”变身“兴农人”,他们“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帮着村民赚”,激活了村民致富的决心和信心,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树头菜上“取现金”

“我家的树头菜已经采了头茬,30多块一斤,现在已经卖得2万多块了,等卖完第二茬、叶子和小苗,收入一定超过3万块。”盘点树头菜收入,梅花村锅圈山村民小组村民茶稳陈喜上眉梢。

在梅花村,像茶稳陈一样钟爱树头菜的有120户,其中茶绍昌等7户仅树头菜收入就达5万元以上,其他户都在1万至3万元。

这几年,梅花村与永平县鸿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同心同向建工厂、提标准、扩规模、拓市场、壮品牌、增效益,让树头菜由天然野生变成人工种植,由乡村饭桌走上城市餐桌,由叶子变成票子。全村3800多亩树头菜,年均收入300多万元。

千亩樱桃用“颜值”赢价值

春风融融,沃野复苏,“旺春樱桃园”里,一株株樱桃树整齐排列,一串串、一簇簇正待成熟的樱桃镶嵌在翠绿中,个个饱满圆润。

“瞧!这些‘红灯’,特点就是色美、个大、肉厚、香甜。新技术、新品种,再加上高山环抱,坐地就买空卖空,收入年年都在8万元以上。”聊起樱桃树,锅圈山村民小组组长常应花自豪不已。

在高寒冷凉的锅圈山,樱桃为何能香色俱佳呢?“一靠政策,二靠改革,三靠技术。”梅花村党总支书记杨永发娓娓道来。政策是核心,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造血式”产业帮扶帮到点上、扶到根上、暖到心坎上,群众从根本上富了起来。改革是动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林木(果)权证核发暨抵押贷款等,释放出的“资源变成资产,资产变成资金”改革红利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技术是关键,过去由于品种问题,树高果小,农技专家对症下药,实施“高接换头”技术,更换新品种,迎来了广阔的发展“钱”景。

在常应花的示范带动下,村里180户农户种植樱桃3000亩,户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

万盆多肉带来稳稳的幸福

春日暖阳下,永平心馨花缘花木盆景园里的多肉植物向阳生长,80后大学生茶绍铖流连其中不亦乐乎。

茶绍铖2011年从西南林业大学毕业后,入职玉溪一家园艺公司,当了解到多肉植物市场火爆深受人们喜爱,2014年,茶绍铖毅然辞职回到锅圈山,开始发展多肉植物种植。

“第一次购进的多肉苗几乎死光,损失太惨重。”茶绍铖首战失利,锅圈山的气候、气温、湿度给了他重重一击。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夜以继日观看网络视频教程,接二连三外出参观学习,精挑细选适宜品种培育、种植。功夫不负有心人,新花月锦、彩虹、翡翠等一株株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多肉植物茁壮成长。

“从几十个品种到400多个品种,从几千盆到4万多盆,从零客户到上千客户,从线下销售到线上线下同步营销,这就是我的成绩。”随着美好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图景,茶绍铖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职高生甘当肉牛养殖“店小二”

“哞—哞—哞”,走进位于梅花村荒田村民小组的“永平县达泰家庭养殖农场”,一排牛舍整齐伫立,毛色亮泽的肉牛膘肥体壮,叫声阵阵……

“前不久刚卖了15头,总共卖得28万元。”农场主字陈新一边给快要生小牛崽的第四代西门塔尔母牛喂粮加餐一边乐呵呵地说。

字陈新于2016年毕业于永平县高级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时值精准扶贫,县、乡党委政府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字陈新一家多方筹措资金90万元,开启了生态肉牛养殖之路。养殖经验不足,他买来大量书籍“加油充电”;疾病防治技术欠火候,他与专家远程交流,向当地养殖户请教;大量粪便产生的污染问题,他流转土地种草种包谷,变废为宝。

汗水会发光,字陈新的养殖“事业”稳健前行,肉牛从2017年的10头增至2023年的50头,西门塔尔牛改良代数从一代到四代,每年的养牛收入有10多万元。

如今,坐上梅花村肉牛养殖“头把交椅”的字陈新,建起养殖微信群,当起了肉牛养殖“店小二”,带动全村发展肉牛1017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