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评

多修“台阶”少垒“门槛”

□ 赵磊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4/06 09:02

生活中,面对两种不同的情况,我们必须先把脚抬起至一定高度,然后再迈出步伐,一种是跨过门槛,另一种是迈上台阶。如果我们没有跨过门槛或迈上台阶,则必须停下来,否则就会被门槛和台阶绊倒。尽管跨过门槛和迈上台阶都需要抬脚,但在踏出和落地后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门槛内外的落点与起点几乎处于同一水平面;而迈上台阶则是拾级而上、逐步登高。

笔者由此联想到服务群众的问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然而,在坚持群众路线、做好调查研究的时代背景下,各级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上却存在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垒“门槛”,一种是修“台阶”。习惯垒“门槛”的党员干部,表现为不想面对群众,不敢面对群众,害怕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就“躲着群众走”,遇到群众反映问题能推就推、能躲就躲、能拖就拖,甚至用“按规定”“走程序”推三阻四,导致问题和难事长期得不到解决,原地打转、一切照旧,小问题最终拖成大问题。而善于修“台阶”的党员干部,则表现为主动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从源头下手,在基层着手,切实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这就好比将台阶层层垫高,抬脚虽然费力,但落脚点却能比起脚点进一步、高一截、升一档,意味着不断开辟新境界、实现新突破。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优良传统,人民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党员干部作规划、抓落实、求成效都要看看人民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各级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上要达到“上台阶”的理想效果,需要盯紧抓实两个环节。一方面要端正服务群众态度,主动淡化“官念”、放下“官样”、丢掉“官架”,主动深入生产车间,走进背街里巷,下到田野院坝,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搜集材料,对群众反映强烈和调研发现的突出问题要逐一建立台账、区分类别,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即知即改,党员干部要主动认领包干、挂图作战,定人、定量、定时落实整改,“销题销号”处理。另一方面,要弘扬求真务实作风,主动锤炼担当作为的过硬本领,明确职责所在、明晰干事目标,开展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也到困难多、情况复杂、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勇于当“热锅蚂蚁”,敢于接“烫手山芋”,用“宽肩膀”“铁肩膀”勇挑重担,在实践中“强底子”“练身手”,在服务中“提质量”“增效率”,通过条分缕析,找准问题症结,开出破解良方,真正做到对群众的愿望心中有数、对突出的问题了解清楚,为做好决策、制定政策、推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