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全力推动永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2/16 09:00

政风行风热线 话题   2月15日,永平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建平率队做客大理州舆论监督热线访谈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就经济社会发展、旅游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方面情况进行了介绍和交流。

精准细化措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8月,州委、州政府召开‘西部漾永云绿色主导’现场办公会,明确了永平县‘绿色食品加工贸易集散地、生态文化新城’的新发展定位,这个定位站位高远、视野宽阔、目标精准,非常符合永平的实际。我们分别制定了‘生态文化新城’‘绿色食品加工贸易集散地’建设三年行动,对发展目标、工作措施进一步实化、细化、具体化。”永平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建平说。

“生态文化新城”建设方面,永平县把“生态文化新城”建设作为进一步做精城市、建美县城、提升品质的统领,坚持“五城同创”,一体推进国家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县城创建和智慧城市建设、“美丽县城”提质工作,重点实施“七大行动”。

一是实施“项目集中攻坚行动”。统筹“五城”创建涉及“补短板”的项目,一体谋划、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分批分类推进,三年规划实施城市道路、银江河景观轴、精品景观节点、民生改善、污水管网等5类42个项目,总投资7.08亿元;2022年开工建设银江河滨河湿地生态修复、口袋公园等11个项目,今年重点实施曲硐新河至火车站道路、银江大桥至永兴大桥县城中心节点工程、县城标准化综合集贸市场、银江河曲硐段滨河湿地等23个项目。二是实施“市容市貌整治行动”。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规范交通秩序等5项行动,全面提升县城管理水平,营造更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三是实施“绿化美化提升行动”。以“口袋公园”、滨河湿地公园、生态廊道等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主干道等的绿化美化,力争把县城建设成为一街一品、一区一景、一园一色、四季常青、花色相间的园林城市,三年计划实施“绿美”项目12个。四是实施“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大力开展乱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等行为的整治清理,引导经营主体规范经营、文明经营,全面提升县城的文明程度。五是实施“智慧城市建设行动”。在城市治理、民生改善、政务服务、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等领域建设各类智慧应用,当前正在谋划实施永平智慧城市综合指挥调度中心项目建设,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服务智能化。六是实施“古镇保护开发行动”。加大基础设施、文化融入、产业培植、规范管理等方面投入,实施新河停车场、水系改造提升、追思公园、古宅保护和文化遗产博物馆建设等一批项目,着力将曲硐建设成为美丽宜居、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古镇典范和高品质景区。七是实施“产城融合提升行动”。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新建和改造城市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县城综合商圈等城市新兴业态,依托“五种五养”产业基础,聚集资源要素,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绿色食品加工贸易集散地”建设方面,永平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明显、发展空间较大,特别是“五种五养”十大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具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县委、县政府把“绿色食品加工贸易集散地”建设,作为产业培植壮大的有效举措来推动。

一是编制一个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一产业一规划”,制定了5个三年行动方案,既抓“大”而“强”的优势产业,也走“小”而“精”的特色路子。二是建立一套产业工作机制。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成立了核桃、高山生态茶、特色果蔬、中药材、生猪等8个重点产业专班,梳理了核桃全产业链“三产融合”、100万头生猪养殖、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等18个重点产业项目。三是构建一个产业扶持体系。设立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用于扶持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融资;推出“驻企店小二服务团”,搭建政企沟通交流“连心桥”。四是提质一片绿色产业基地。创建核桃、生猪、肉牛、特色果蔬、中药材、博南山鸡、永平白鹅8个现代化种养殖基地,实施博南山鸡育肥场、永平白鹅种鹅场、百万头生猪养殖等15个项目,力争到2024年,认证核桃有机基地100万亩以上,种植特色果蔬4.2万亩以上、中药材4万亩以上,生猪出栏50万头以上、肉牛出栏5万头以上、奶牛存栏0.5万头以上、山地鸡出栏120万羽以上、永平白鹅出栏5万羽以上。五是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共谋划实施重大产业项目39个、投资86.28亿元,东方希望百万头生猪养殖、核桃全产业链“三产融合”、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等一批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快速推进。六是培育一批龙头带动企业。种植业上,扶持壮大永平博信公司、果亮公司、木元公司、云南厚生科技公司、农垦集团核桃公司等县内农业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养殖业上,重点扶持东方希望集团、万头奶牛养殖等企业;茶产业上,扶持好博南山茶叶公司及相国茶厂、狮子窝古树茶等企业;中药材产业上,扶持好鸿瑞、为民等中药材种植加工龙头企业。

立足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一条旅游环线

“2023年春节期间,永平县共接待游客10.46万人次、增长355%,实现旅游收入8028.28万元、同比增长286%,游客人数和收入均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永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马立勋说,该县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一条“走博南古道、逛曲硐老街、赏古树名木、品百味美食”的旅游环线。

一是走博南古道。博南古道素有“西南丝绸之路”的美誉,永平地处博南古道的重要节点,纵贯县境100多公里,是整条西南丝绸之路唯一没有岔道的一段,在永平遗留下万马归槽、花桥古镇、永国古寺等诸多古驿村落、寺院庙庵、人文故事和历史景观。

二是逛曲硐老街。曲硐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永平首批AAA景区,自古以来,博南古道西去东来的商贾马帮,都要在曲硐驻留,所以曲硐逐步成为人流和物资交汇中心。

三是赏古树名木。永平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境内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保留下了“五朝”古梅、木莲花、古核桃群等众多的古树名木。

四是品百味美食。永平作为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永平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其中,永平黄焖鸡,获封“滇西一只鸡”“滇西名头菜”“鸡中第一味”的美誉,永平因此获得“中华黄焖鸡美食之乡”的殊荣。永平白鹅是永平的地理标志产品,鹅肝受到广大食客青睐。

建成核桃加工产业链,产业呈现集群发展新格局

永平是全省核桃产业发展重点县,2019年被省政府列为“一县一业”核桃产业示范县,2022年1月永平博南工业物流园区被国家林草局认定为“国家核桃产业示范园区”,2022年永平县再次被省政府列为“一县一业”特色县。目前,全县核桃初、精、深加工产业链已基本建成,核桃产业呈现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集群发展的新格局。

据永平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郑卫达介绍,一是绿色指数高,认证有机核桃基地102万亩、获得核桃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证书5个、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39个。二是规模体量大,全县核桃种植面积155.79万亩,农民人均种植面积超过10亩;2022年核桃干果产量19.84万吨,核桃全产业链产值达28.51亿元。三是交通区位优,有大瑞铁路、杭瑞高速公路、320国道和在建的云永、永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与德宏片区的重要节点。四是商贸地位高,永平是滇西传统的核桃交易、商贸中心,有滇西片区最大核桃交易市场,每年带动周边州、县年交易核桃干果15万吨以上;建成云南核桃(坚果)交易中心,正在打造现代化交易服务平台。五是销售渠道宽,2022年,全县年委托出口核桃果(仁)5.1万吨,自营出口核桃仁1632吨,签订直接出口外贸订单合同总价5328万元。六是链主企业强,全县有核桃加工市场主体189户,建成核桃初加工一体化生产线20条;培育经营户900多户,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万元的核桃企业达47家,2023年永平县果亮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七是园区发展好,目前入园企业52户,实施核桃标准化加工、新能源电池先进电极材料、核桃青皮综合利用、水代生态制取核桃油等项目,为核桃精深加工领域注入新动力。八是运行机制畅,培育了65户核桃产业专业合作社,构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利益“双绑”联结机制,推动核桃种植基地向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九是融资渠道广,2022年县内3家国有商业银行共发放核桃经营贷款3.8亿元,有效加快了核桃收储和流通。

本报记者 马丽芳

节目时间:每周三11:00-12:00直播

收听方式:广播频率FM102.7、FM90.2、FM99.9

收看方式:大理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赞直播间、大理广播电视台微信视频号、大理广播电视台官方抖音号。《大理日报》5版每周专题刊载。

热线电话:0872-8881027、0872-88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