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县市

剑川:传统技艺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1/09 10:00

剑川白曲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姜宗德在赵式铭故居给“小小传承人”授课。(摄于2022年11月16日) 近年来,剑川县文化和旅游局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组建了一支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通过传统文化培训、非遗技艺传习、集中展示宣讲等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     [通讯员 刘云川 摄]

□ 通讯员 杨婷

近年来,剑川县紧紧围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样板”和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的定位,整合全县“木、土、石、布”各项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优势,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注重选育搭台,强化人才支撑。结合传统手工艺遗存数量大、从业基础好的实际,扎实推动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审工作,先后申报完成4级传承人239人。出台《剑川名匠评选实施办法》,评选出木雕、石刻、布扎、土陶4大类25名“剑川名匠”,成立6个木雕、石雕企业名匠工作室,由名匠带头,分区域开展技能培训30余期,培训人才1200余名。按照“发挥特长、就近工作、带动力强”的原则,组建46个专业人才合作社(协会),成立木雕、石雕等生产加工销售公司22个、传习所12个;组织举办旅游商品创意大赛,推出木雕果盘、布扎生肖等旅游小件投放市场,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品牌效应。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思路,将传统技艺赋能旅游项目建设,全力做好剑川古城、木雕艺术小镇5.5亿元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剑川县历史文化博物馆陈列布展、石钟山石窟保护利用工程、张胜温画卷木雕艺术展、中国狮文化旅游带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推动剑川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储备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实施“非遗进景区”“非遗+文创”“项目带旅游”等模式,在沙溪兴教寺内打造匠心手作馆,组织“非遗集市”4次,着力强基础、培业态,推动文化与旅游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

整合优化提升,激活乡村动能。整合资金,依托全县25个传统村落优势资源,组织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培育壮大特色手工艺产业,拓宽传统技艺类非遗工作室和传习所的体验式、管家式旅游服务,有效衔接乡村旅游线路,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县木雕、石雕、刺绣、布扎、土陶等从业人员达26000余人,产值超5亿元,每年参与体验、研学的省内外游客、学生达2000余人,成功将“指尖绝技”转化为“指尖经济”,构建起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多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