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头条

文化浸润助推生态文明的大理实践

——在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上的演讲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8/29 08:48

中共大理州委书记 杨国宗

(2022年8月2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与各位新老朋友相聚在美丽的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共话生态文明建设,共商可持续发展大计。首先,我谨代表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和全州332万各族人民,向出席此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地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大理、支持论坛的各级各部门和各国各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

根据议程安排,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文化浸润助推生态文明的大理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大理是中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远在五千多年前,大理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亲仁善邻、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一直与苍山洱海共存共荣,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使大理获得了“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文献名邦”等美誉。这得益于我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意识,“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生态理念,“兼乎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比如白族服饰、器饰上各种自然图案体现的自然崇拜;蕴含丰富崇水观念的“耍海会”“开海节”等生态礼俗;“五六尺以上的大鱼不捕捞”“捞取海草、底泥堆晒作底肥”等生态经验;白族民居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生活习惯。这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或篆刻在碑文上,或记载于史书中,至今已深深浸润在大理人民生产生活各方面,扎根于血脉中,成为了这片古老土地的文化基因。

传承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亲临大理,作出了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的重要指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理州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传承传统生态文化中创新,在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中发展,在白州大地继续书写崇尚自然、保护资源、永续发展的时代故事,开辟了以生态文化引领绿色发展的新境界。

我们传承发展“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保护观,坚决践行绿色使命,用绿色手段塑造生态之美。“山清水秀生态美”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金字招牌。我们坚决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绝迹多年的小熊猫、林麝等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重现苍山,消失已久的水质风向标海菜花在洱海连片开放,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大理更加令人心驰神往。特别在洱海保护精准治理方面,我们坚持系统治湖、科学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强力推进“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和“六个两年行动”,扎实推进洱海山水项目等工程,洱海水质、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取得全新进展,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的根本性转变。大理的实践证明:历史更迭不断,强盛的文明、优秀的文化从不会因肆意、贪婪而得到延续,唯有依凭规律、顺应造化、呵护自然,才能至于平衡、传承延绵。

我们传承发展“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绿色发展观,加快壮大绿色经济,用绿色产业筑牢生态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我们坚持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更加主动爱护绿色、懂得绿色、运用绿色,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我们锚定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成立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积极推动传统农业绿色化、有机化、数字化转型,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初现雏形。我们抢抓“双碳”重大历史机遇,聚焦新能源电池、硅光伏两条重点产业链建链,推进绿色铝产业延链补链,湖南立新、深圳贝特瑞等一批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项目稳步推进,清洁能源成为新的产业支撑。我们抢占数字经济新风口,建立并深化与中科院计算所、科大讯飞、中国电子等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的合作关系,云南信创产业园落地大理,“苍洱云”建成运行,“苍洱数谷”成为大理新名片。我们致力挖掘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自然景观资源,民宿客栈、田园花海等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大理古城、喜洲古镇、沙溪古镇、双廊艺术小镇、洱海生态廊道等网红打卡地成为各地游客追逐诗和远方的最佳选择,“有一种生活叫大理”等系列IP引发强烈反响,“一带三道十八廊”“漫步苍洱”世界级康旅品牌内涵正逐渐变得丰满。大理的实践证明:在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碰撞的过程中,唯有立足实际、遵循规律、绿色发展,才能实现生态与利益齐飞,发展共环境一色,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我们传承发展“兼乎万物、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系统布局绿色空间,用绿色理念构建生态家园。为解决城市生态空间不足、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让城市保留更多生态空间,成为人民群众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我们加强顶层设计,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深入实施“双核驱动、协同发展”战略,初步构建起了区域空间拓展、产业转型发展、资源整合共享、上下协同联创的“双核五组团”产业发展格局。我们坚持“统筹城乡、绿色发展”,实施“大祥巍”一体化发展战略,系统推进东部工贸协同、南部农旅结合、西部绿色主导、北部文旅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单位社区为点、河湖绿廊为线、公园城市建设为面,深入实施口袋公园、绿道连通、无废城市、水美乡村等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一城三区四单元”城镇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我们倡导绿色低碳,强化生态文化供给,深入推进绿美大理行动计划,植绿护绿、垃圾分类、节水节电、“光盘”行动等绿色环保的行为文化不断塑造,勤俭节约、文明低碳的健康生活方式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的“新时尚”。大理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加快发展还是保护生态环境,都要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坚持人产城融合发展,最终让人们共享生态红利、分享绿色福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我们,正沿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文化中承袭、在创新中发展,全力以赴将大理打造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示范样板。我们坚信,通过与会各方共同努力,论坛一定能够越办越好,为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