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头条

漾濞支达拉村: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3/03 09:10

□ 通讯员 郑晓颖 朱智云

初春时节,我们来到漾濞县富恒乡白荞村支达拉村民小组。

“大哥,今天背的是什么?”我们顺着声音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背竹篓、满脸笑容的大哥说道:“今天运气好,去山上捡得几斤树胡子,请你帮我拉出去卖一下。”“没有问题,还是老规矩,先付给你钱,亏了算我的!”。

“收树胡子的是白荞村有名的‘山货王’施跃军,他是支达拉村民小组的。背背篓的是支达拉村民小组的‘劳模’施跃方。”白荞村党总支书记常应向我们介绍。

支达拉村民小组位于白荞村的大山深处,地处漾濞、云龙、洱源三县交界处,居住着彝族和傈僳族两个民族共23户人家。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在过去人背马驮的年代,支达拉村曾是来往马帮的必经地和歇脚的重要站口,各式山货、土杂在这里集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里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支达拉村民小组的贫困一直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近年来,在国家民委和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支达拉村民小组被列为“民族团结示范项目村”,先后投入财政资金250万元,建设了村民族文化小广场、民族墙画,并建起村民议事点、党员活动室,对村组道路进行拓宽和硬化,全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支达拉村民小组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巩固和壮大核桃、生态猪、黑山羊、黄牛、土猪等传统种植养殖业,积极探索中药材、烤烟、工业辣椒、苦荞种植等特色产业,收集蕨菜、树胡子、蘑菇等生态美食,进一步打响生态牌。同时,越来越多像施跃军这样的年轻人也行动起来,带着“山货”和生态产品走出支达拉的大山,把“山货”卖到了城里,真正实现“靠山吃山、依山致富”,昔日的贫困村获得了新生。

下一步,富恒乡将以民族团结为抓手,依托“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团结带领全乡各族群众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确保在前进的道路上各民族群众“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