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要闻

第A2版
综合新闻

第A3版
文化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龙白族吹吹腔

□ 字学明

云龙白族吹吹腔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云龙山地白族群众自编自演的一种古老而文明的剧种,其唱腔用唢呐吹奏过门,故又称“唢呐戏”。

据清雍正《云龙州志》记载,在明天启元年,即公元1621年,在云龙旧州三七村(原州府衙门所在地)建有戏台。现今全县还有8个常年活动的业余戏班,保存有11座古戏台。

白剧,原名吹吹腔,新中国成立后,吸收了白族大本曲的一些曲调,改称白剧,流行于云龙、洱源、鹤庆、剑川等地。白剧的传统剧目约300多出。从内容上看,有的是反映白族人民生活或根据白族民间传说改编的,大多数则与汉族戏曲剧目同源。云龙白族吹吹腔演出的剧目内容较为丰富,传统剧目有《崔文瑞砍柴》、《重三斤告状》、《人气花旦》、《鸡鸣茶香》等。白剧音乐属联曲系统,有30多种曲调,各具独立性,可连缀起来使用。唱腔多为四句,唱词属3句7字,一句5字的白族民歌“山花体”,上下句平仄不论。语音可白、汉兼用,白语也用汉字记音。吹吹腔分“文场”和“武场”两种。文场过去一般只用唢呐,近年来加了三弦。唢呐也用大小支的,主要用以吹奏过门,演员唱完都随唢呐的节奏舞蹈。锣鼓点也多用来渲染情绪,它总是与唢呐配套着使用,因此演唱起来气氛很热烈,舞场则是一招一式地比划,节奏鲜明,有古曲风格。

云龙白族吹吹腔曲调高亢激昂,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是一种“有说、有唱、有舞、有戏”的戏曲形式,目前收集到的曲牌有70多种。唢呐为剧种的特色乐器,贯穿于吹吹腔的各种曲调之中。唱腔无伴奏,只用唢呐吹奏过门。唱词通常用白族山花体的“三七一五”句式,每四句为一段。唱一、四句后加唢呐过门;二、三句唱词后加打击乐。吹吹腔音乐曲调朴实无华,平直刚劲,配上音量宏大的唢呐锣鼓渲染,气氛甚为热烈。

云龙白族的吹吹腔属于吹吹腔中的南派吹腔,这一派吹腔的特点是较多保留了吹腔戏的古老风貌,有独特的表演程式和演唱风格,有独特的与唢呐节奏统一的身段与步伐。吹吹腔的唱腔高亢激昂,富有较强的感染力,腔调较多,有“九板十三腔”之称。

吹吹腔戏班组织严密,有“戏头”即班主,有唢呐师、鼓师、服装师、道具师、脸谱师等。分工具体,行当传承俱细,非常讲究“手、眼、身、法、步”,在“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中,又分有其他的角色,各种角色都有特定的脸谱和唱腔。传承主要靠家承和师承两种,但多以家承为主,小孩从小耳闻目睹,多数能唱几段,长大后只需稍加点拨,即可上台,边演边学,直至成为正式演员,现在云龙还有三代同台演戏的“吹吹腔世家”。过去唱吹吹腔戏主要在祭祀本主、财神、龙王、观音等活动时演出,如今主要在春节期间进行演出。演出前,戏班主要带着演员们举行“敬戏神”仪式,开台必先演《三出首》,正戏一般要唱三至五天,演出结束要“扎金榜”、“谢戏神”、“封台”等。

吹吹腔演出的剧目十分丰富,现收集到的仅传统剧目就达280多个。在这些传统剧目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根据滇戏、川戏、昆曲等外来剧本,加入白族语言改编的传统剧目;一类是本民族自创、反映本民族历史、生活的剧目。这一类剧目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风趣幽默,贴近生活。在唱腔音乐上除了传统的吹腔曲牌外,还加入了白族的山歌小调,深受白族群众欢迎。

白族吹吹腔以娱神的面目出现,并假以神的旨意,行劝世教化的目的。它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教化白族群众敬畏自然、热爱生活、尊老爱幼、关心他人、和睦相处、诚实守信、本分做人的道德准则,而白族传统道德中的这种古风、古俗,正是维系白族社会和谐发展进步的纽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新闻热线:0872-6985888 6985999
   第A1版:要闻
   第A2版:综合新闻
   第A3版:文化
   第A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B1版:社会新闻
   第B2版:新闻视界
   第B3版:旅游周刊
   第B4版:文娱体育·广告
赵藩纪录片拍摄制作完成
剑川微电影《木魂》开机拍摄
张志坚长篇小说《朱苦拉之恋》出版
一朵享誉世界的云
云龙白族吹吹腔
图片报道
左中美获“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散文大赛特等奖
祥云县大力推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以“汉语桥”为平台向世界展示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