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三塔文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时政要闻

第A2版
综合新闻

第A3版
三塔文史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1年3月3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弥渡三处文物点角逐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

    □ 熊旺丽

    弥渡历史悠久,文物繁多。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便有关于弥渡地区先民的记述:“自滇以北,君长以计什数……”。文中“自滇以北”至“北至叶榆”,“地方可数千里”,这当中包括了现今弥渡全境。

    在上世纪1985年的文物复查中,寅街镇营盘山新石器遗址的发现,将弥渡的社会发展进程推到了四千多年前。

    1985年,弥渡在文物复查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全县共有36个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一个:南诏铁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三个,分别是:永增玉皇阁、白崖城及金殿窝城址、李文学彝族农民起义遗址,其余的32项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弥渡县于2010年1月底全面完成田野考察工作,共实地考察文物点234项,新发现文物点168项,其中有三处文物点参加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的评选。

    文盛街古驿道暨古建筑群

    文盛街古驿道自北向南横穿于文盛街,全长400多米,是滇西茶马古驿道中的驿站之一,全部用长1米,宽40厘米的石条首尾相连铺筑而成,两边砌以不规则的石块,俗称“引马石”。街北头为财神阁,南头为魁阁,珍珠泉在古驿道的东南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驿道上。古驿道顺西边蛇山山脚走势而修穿过文盛街,沟通密祉东、西部交流。古道东为密祉坝子,西边隔蛇山与凤凰山(谷家山)为邻。文盛街古驿道往南至南涧、景东,往北至弥城,过定西岭至下关、大理,是滇西茶马古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曾为沟通南北的交通起着重要作用。古道南、北两头的魁阁、文明阁保存基本完好,珍珠泉也维护较好,2007年县政府拨款20万元重新按古道原貌作了大的维修,并在古道南凤凰桥北侧修建了小河淌水意境区,基本恢复了古道原貌。文盛街古驿道自北向南横穿于文盛街,全长四百多米,是滇西茶马古驿道中的重要驿站之一,文盛街古驿道完整地保存了古驿站的历史原貌,商铺、马店依然保存完好,且享誉世界的“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词作者尹宜公先生的故居也坐落于文盛街。

    青云回龙寺玉皇阁

    青云回龙寺玉皇阁位于德苴乡青云村委会,是以玉皇阁为主体的一阁两殿两厢一照壁组成的古建筑群,整座古建座南朝北,建筑占地面511.14平方米,建筑面积841.41平方米。始建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主体建筑玉皇阁结构特异,造型宏放而不失健秀,不但充分发挥了抬梁式结构的特点,为增加玉皇阁的高度,又创造了梁抬柱架式,是弥渡县境内现存古建中唯一的八角三重檐盔式攒尖顶殿阁式古建筑,高达19.5米,楼底四层,底层为长方形殿堂加戏台式格局,台基高3.4米,进深10.05米,三开间通面阔17.54米,戏台于殿堂明间向外延伸3.24米,通宽6.16米,殿堂与戏台总面积为196.42平方米,为延长出檐增加了斗拱层数,在戏台与顶层出檐上,飞檐都采取了一斗三升四翘的架法。回龙寺的照壁也是颇具特色,长10.7米,高6米,但在壁檐下却连续镶了长方形,“花窗”十余孔,“花窗”内各安放有十八罗汉小塑像及花卉浮雕,甚为精巧玲珑。在回龙寺下十余米处,还有奎阁也称锁水阁,其始建年代比玉皇阁更早,据访口碑,在清代道光年间始建,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重修,主体建筑奎阁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式阁楼建筑,台基高2.4米,底层通面阔7.7米,进深8.4米,通13.3米,奎阁装修较为简朴,四壁及窗棂有题辞、绘画,均为民国年间重修,其余古建保存较好。青云回龙寺玉皇阁是弥渡县境内现存古建中唯一的八角三重檐盔式攒尖顶殿阁式古建筑,整个阁的装修极为精致,雀替、花牙、挂楣、窗棂、格扇门雕刻非常精致,柱、檩、裙板壁板乃至燥井彩绘皆以青绿为主,辍以描金,显得富丽堂皇,工艺瑧熟,精湛,风格独特,充分展示了清代的彩绘风格,在云南古建木作装修中具有典型性。青云回龙寺玉皇阁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充分显示出地方特色,且自建成至今从未修缮过,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建筑时的历史、工艺信息,是研究古建筑最为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五台大寺

    五台大寺位于弥渡县苴力镇五台山村委会五台山村,大寺座东朝西,古建由观音阁及两耳房、王母阁、玉皇阁、弥勒殿、老君殿及耳房、南、北殿、孔子殿和大雄宝殿组成,占地面积约4364.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有1831.36平方米,其中观音阁、王母阁建筑风格独异,造型新颖,样式相同,一北一南,以弥勒殿为中心,两相对称,观音阁为重檐殿阁式建筑,总高约15米,下檐为歇山顶,台基1.75米,进深9.3米,通面阔13.5米,三开间,南北两山墙各开拱券门一道,通南北耳房;自金柱起,两次间镶隔板圆窗棂,明间装隔扇门6扇,额坊上装裙板,并彩绘西游记故事图;金柱至檐柱顶间装天棚板,都有绘画题辞,一层明间立阁柱八根,呈八边形,每根阁柱高10米多,柱周长达1.5米1.7米之间,上檐阁顶为八角盔式攒尖顶,阁顶架斗飞檐,为一斗三翘,阁壁五面封闭,其壁面皆题辞绘画,四周绘以翔龙八仙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藻井正中绘阴阳太极图。其余殿宇大同小异,均为单檐歇山顶三开间,结构为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现存观音阁、王母阁两间,老君殿、孔子殿、大雄宝殿三殿,厢房、耳房保存基本完好,五台大寺始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从清雍正年间增修扩建,至道光年间又作重修,光绪年间再作重修,民国初年复重修扩建,使大寺备具规模,布局逐渐完善。五台大寺是弥渡县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79年,经弥渡县革命员会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新闻热线:0872-6985888 6985999
   第A1版:时政要闻
   第A2版:综合新闻
   第A3版:三塔文史
   第A4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B1版:社会新闻
   第B2版:新闻视界
   第B3版:旅游周刊
   第B4版:特别报道
弥渡三处文物点角逐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
二月初八:南涧盖瓦洒村“哑巴”狂欢节
宾川南薰桥
移风易俗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