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要闻

第A2版
综合新闻

第A3版
文化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7月1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弥渡回龙山塔

⇧ 苍洱漫谈  ⇨洪永忠 ⇨大理的塔

回龙山塔又名文笔塔,位于弥渡县县城东回龙山北端的弥渡第一中学内,属弥渡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回龙山塔,为十一级密檐式六方椎形实心砖塔,塔高14米。始建年代尽管不详,但据《弥渡县志》载:文笔山,在东城外座东向西,距城半里,大明天启八年建文笔。又据明代地理学家徐宏祖记述:出弥城北门随墙东转一里,有支峰自东南绕而北,有小浮屠在其上。由此可以证明,回龙山塔的修建时间应该为明朝。

弥渡历史悠久,是我国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境内现存有旧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物,相传古代一片浩瀚的水乡泽国,行者易迷津,故名“迷渡”,为讳水患,清代改称弥渡。公元前100年左右,西汉在西南夷地区设置了牛建为、牂牁、越巂、益州4郡,弥渡地方属益州郡云南县地。公元225年,诸葛亮兵分三路南征,平定了南中,为了巩固蜀汉政权,诸葛亮把益州郡改为建宁郡,所以弥渡又有“建宁古都”的美誉。

回龙山塔的修建一说为“弥城如舟,因建塔绾之”;另一种说法是回龙山又名大尸山,为镇瘟疫而建此塔,有“永镇大尸山鬼”的说法。在今天,位于弥渡第一中学内的回龙山塔也称为“文笔塔”,被赋予了现代教育的意义。回龙山塔塔身为灰白色,塔基为整齐的青条石。塔体下粗上窄,继承了大理传统古塔的样式,但各级出檐较短,以花边砖出挑为犬牙状,这样可以较好地抗击风暴,保护塔身。塔顶置铜质葫芦。整座塔给人庄重、大方的感觉,虽然历经400多年的风风雨雨,甚至经历数次大地震,依然屹立在回龙山上,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高超的建筑技巧。

站立在回龙山塔下,不远处便是有1100多年历史、在大观楼长联中被孙髯翁赞誉的“唐彪铁柱”、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南诏铁柱。南诏铁柱不仅是南诏大理的神奇,更是弥渡深厚文化的代表。当年记载着诸葛亮南征故事的“建宁古都”,已经是一片崭新的现代化城市风貌。甚至让人不可想象,经历三十三代,被“汉武帝册封为王,都白崖,号‘白子国’”的遗址,已经星转斗移、沧海桑田,这些曾经的繁华和传说,已经被史学家写进封存的墨迹里。

今天,弥渡又拥有了太极山风景、天生桥、小河淌水、弥渡花灯等等新的名片,特别是《小河淌水》,这一东方小夜曲更把弥渡介绍到了海内外,尹宜公和密祉小镇也让人们耳熟能详。我想,回龙山塔和南诏铁柱曾经骄傲地挺立在“建宁古都”的土地上,今天,弥渡人民依然可以把文化和文明谱写在这一片土地。正如同回龙山塔的历史意义,可以压邪气,可以镇风水,也可以被赋予更多文化昌盛的精神和心灵寄托,这,或许才是我们人类不断进步的印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新闻热线:0872-6985888 6985999
   第A1版:要闻
   第A2版:综合新闻
   第A3版:文化
   第A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B1版:社会新闻
   第B2版:新闻视界
   第B3版:旅游周刊
   第B4版:文娱体育•广告
大理市法院丰富载体打造廉政文化长廊
图片报道
何永飞散文集《生命归位》出版
辛向东著《明星与大理有个约会》面世
弥渡回龙山塔
白云深处“吹吹腔”
《〈小河淌水〉溯源》与读者见面
《宾川报业二十年》丛书出版发行
洱源县文联民间曲艺协会成立
愿农村多些文化味
巍山县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党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