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以农促旅,走出乡村旅游“双路子”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5/18 15:37

云南省历来重视发展乡村旅游,始终将乡村旅游发展与贫困地区扶贫紧密结合,大力实施“以旅促农、农旅结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已经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乡村旅游点状发展、以点带面、精准扶贫、整体联动的特征不断突显,成绩显著。

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大理州弥渡县苴力镇也搭上了农旅融合的“快车道”。2021年大理州弥渡县栗子园村利用套种的1500余亩万寿菊,以农旅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在万寿菊盛开时节,打造千亩菊花观光胜地,举办文化旅游节活动,吸引四面八方游客7000余人来休闲旅游,实现农旅创收14万元。 2007年以来,弥渡县雾本村种植的3000余亩冬桃,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惠泽下,做到每年春天赏花,冬天摘桃,吸引着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至今雾本村共举办“桃花节”5次,举办“冬桃节”3次,实现旅游创收200余万元,冬桃产业助力群众年收入达150万左右。

笔者认为,要实现以旅促农,以农促旅的目标,实现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旅游,必须要在农业产业、政策扶持、人才引领上下功夫。

促进产业聚集,形成农业产业连片化。实施“以旅促农、农旅结合”发展战略,规模种植之路不可动摇,搞“单打独斗式”小规模种植是很难赚到钱的,规模种植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种植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引进企业入驻,达到“产、销、运”一体化,让农产品在地里就能收购,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各个环节更加顺畅。要不断促进有限资源向龙头企业、专业大户流转,整合分散耕地,实现连片规模经营,要形成规模化的“一村一风韵、一镇一特色、一县一品牌”来突出特色品牌效应,加强推广力度,做强做大农业产业规模,让属于本地的特色产业遍地开花,让产业覆盖率100%,群众获利100%。

做精做强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旅游“双发展”。云南山地多,气候复杂,找出适合发展的产业尤为重要,既要结合土地、气候、交通等各种因素,又要多方面考察学习,做到让特色农业既有“特点”又有“规模”,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打造吸引人的特色亮点。要按照“一村一策一品”的战略,在体现本土特色元素上出实招,树立乡村旅游产业品牌,统筹协调推进乡村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例如弥渡县雾本村上万亩冬桃,通过“产业引导、政府扶持、群众参与”模式,规模化种植冬桃绿了荒山,美了环境。打造出雾本“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养生”农旅融合发展格局。同时,积极打破传统分散经营和销售模式,采取线下线上齐发力,拓宽冬桃销售渠道。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散户冬桃、集中销售,把冬桃通过物流快速配送至客户。不仅把秋冬季水果采摘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还在春暖花开之际,发展田园休闲旅游。

强化人才引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乡村振兴必然需要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必然离不开人才振兴,如何避免农村“空心化”?留住青年人才,是发展农业产业的根源问题。解决发展经济必需要依托人力资源,既要放远目光,又要做好宏观规划,才能让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只有聚焦乡村振兴中“人”这个重要元素,打造党员干部主力军,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对多数”,按照“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致富能人带好合作社,合作社带动群众”的模式,通过“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组、一组带一片”,才能实现“户户有产业,家家稳增收”的产业全覆盖。

强化政策扶持,做到“以农促旅”“双带动”。“农旅”融合发展不仅要考虑农产品“产、销、运”通盘合作过程,还要注重旅游产业发展上的资金扶持、旅游人员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确保群众基本利益。国务院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目前我们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变的新阶段,要大力鼓励、支持具备资源条件的乡村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依据资源布局,以“适度规模、连片发展、抱团经营”的建设方式,集中打造“示范村-示范片-示范区”等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乡村旅游。

(苴力镇  冯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