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2年05月17日

朱正飞:胡蜂养殖的开路人

□ 杨家振 文/图

2021年9月14日,朱正飞正在介绍胡峰从出生到死亡住过的三个“家”,从左至右分别为筑巢箱、越冬树桶、蜂包。蜂王群在越冬树桶中过完冬后,每一只蜂王配合一个筑巢箱,蜂王在筑巢箱中开始搭建2到3层蜂巢孵化工蜂,最后由工蜂以筑巢箱为基础搭建蜂包。

2021年11月1日,朱正飞对祥云县部分农村残疾人进行胡蜂养殖技术培训。(图片由朱正飞提供)

今年4月22日,朱正飞正在为弥渡、保山等地慕名而来的养殖户传授蜂王培育技术。

蜂王孵化的三个阶段,从左到右分别为每年9到10月蜂王出巢,10月到来年2月蜂王过冬,2月到3月蜂王筑巢。

2021年9月14日,朱正飞正在制作蜂王过冬的越冬树桶。朱正飞挑选出强壮的蜂王放入树桶中保温,以保证蜂王能顺利越冬。

今年4月21日,朱正飞正在记录蜂王成长数据。每年朱正飞都会将蜂王成长数据记录并送给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学院研究胡蜂提供实时数据。

2021年9月14日,朱正飞正在展示自己养蜂多年来最大的一个蜂包,毛重39公斤。每年朱正飞都会从自己养殖的蜂包中挑选部分挂在家里房梁上,目前家里已挂了79个蜂包。

2021年9月14日,朱正飞正在取蛹。每年8月至9月底,朱正飞会查看蜂蛹情况,选择一些数量少的蜂巢取蛹卖,留下一部分蜂巢培育蜂王。

“三岁看老”这句话似乎很适合祥云县普淜镇杨花冲村的朱正飞。普淜镇青山绿水,朱正飞从小就爱往山林里钻,根本不在乎别人叫他“疯娃娃”,那一片片山林承载着朱正飞的童年,而山林里飞舞的胡蜂更是孩童时朱正飞为数不多的“零食”。如今,38岁的朱正飞发展规模化胡蜂养殖,当年的“疯娃娃”成长为祥云县胡蜂养殖的开路人,他自己的微信也取名为“蜂国王主”。

2014年4月,在德宏做香料生意的朱正飞从电视节目中看到德宏师专一位教授提出胡蜂可以人工培育和养殖的论述,这一论述勾起了朱正飞藏在心底的创业梦想。他第一时间拜访了那位教授,从小在胡蜂咬蛰下积累的经验和教授的理论在朱正飞脑海里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也为朱正飞撞出一条兼顾爱好和事业的道路——胡蜂养殖。

2015年,朱正飞在自家小院后的树林里成功养殖出了300群胡蜂,第一次养殖就小有收获,这一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关注,辛勤付出获得了回报,养殖效益渐增,规模日渐扩大。朱正飞抱定“一人富了不算富,大伙富裕才是富”的信念,于2016年成立了祥云县爱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同时无偿向当地农户传授养殖技术,形成“合作式养殖、专业化管理、统一化销售”的产业发展链,同时长期用工20余人,最多时可达50多人,使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就业。朱正飞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先后被评为县级“就业创业优秀青年”“最美创业者”,他创办的合作社被列为“祥云县就业扶贫车间”。

传统养殖的成果没有让朱正飞停步不前,依托自身养殖的优势,朱正飞积极探索胡蜂养殖技术,“可移动胡蜂除虫技术”“胡蜂越冬提前苏醒技术”“蜂王优培技术”……一个个新技术从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变成云南农业大学、大理大学等高等学府里一篇篇技术论文,反哺着朱正飞的胡蜂养殖。2019年朱正飞成功培育出蜂王五万多只,培育标准蜂群一万多群的消息被大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获悉,学院成立课题组,邀请朱正飞一同撰写的《胡蜂人工养殖实用技术》,为大理州胡蜂人工养殖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养殖致富道路,并且把朱正飞的合作社定为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习基地。

朱正飞的养殖产业越做越强,养殖技术辐射到全州各县,自身更是实现年培育蜂王六万余只的产能,朱正飞成了我国西南地区胡蜂养殖的主要蜂王供货商,每年依靠蜂王培育就能带来200万元左右的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