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三塔文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时政要闻

第A2版
综合新闻

第A3版
三塔文史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0年5月26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中大学在喜洲

    □ 赵守值

    华中大学是在1924年,由武昌博文书院大学部、汉口博学书院大学部、长沙雅礼大学、岳阳湖滨大学及武昌的文华大学等,合并组成的一所教会大学。校长由英国伦敦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荣誉博士韦作民先生担任。校址在武昌昙华林。设有文、理、教育三个学院。这所大学虽然规模不大,但各种设备比较齐全。特别是理学院,是当时美国耶鲁大学在中国的一个分部。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随着北平、天津、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相继陷落,华北、华东大部分地区沦入日寇的魔掌之中,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教育事业,受到近代社会以来的空前劫难。当时在备受敌机轰击的威胁下,华中大学依然在原址维持着自己的正常教育运转。直到1938年暑假期间,面对日寇在其占领区的残忍行径的严酷现实,学校当局终于采取了西迁的行动,这就是华中大学的第一次西迁。学校于8月21日迁达广西桂林,并在桂林地方教会的热心帮助下,租借到了教室、办公室和图书馆等教学办公的地方,使华中大学较快地恢复了教学秩序。但是好景不长,在当年的初冬时节,日寇飞机就连续光顾桂林,人们理想中的战略后方很快就变为炮火的前沿,其中学校一幢男生宿舍被炸毁。为谋求教学及学术研究的正常秩序,学校决定继续西迁,打算在四川或云南寻找新的校址。

    1938年春天,校长韦作民博士到达云南昆明,为华中大学寻找校址。韦博士在昆明有许多朋友,经朋友介绍,他结识了家居大理喜洲的云南大族头面人物严子珍。严子珍先生推荐将喜洲作为华中大学的办学落脚点。韦博士风尘仆仆地赶到喜洲考察后十分满意,并立即将喜洲推荐给临时执委会,建议将华中大学迁至喜洲。

    1939年4月初,华中大学就搬到了大理点苍山下洱海之滨的喜洲镇,将喜洲南门外相互毗邻的大慈寺、玉皇阁、奇观堂和张公祠等寺庙作为校址,并租用了一些大户的院子作为学生宿舍,于5月1日正式开学。这所大学从武昌经桂林到喜洲,师生长征八千多里,而总计学生缺课不满六周,约占全学年的五分之一,这种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华中大学在喜洲落脚之后,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和教育学院等。文学院设中文系、外文系、历史社会系和经济系;理学院设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教育学院设教育系、心理学系及音乐专业。各学院在努力完成各自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纷纷确定自己的科研课题:一是对西南边疆的民族、文化、历史作研究;二是有关西南民族社会生活的研究,包括宗教信仰、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婚丧嫁娶及风俗习性;三是对滇西的酒精、皮革、油脂工业作专题研究;四是对西南民族的语言作研究。学校科研活动十分活跃,学术气氛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同时扩大了招生,云南地区成为华中大学生源的主要地区。同时,不少四川、贵州、广西、湘西的学生也来此就读,华中大学已真正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一所大专院校。

    华中大学在喜洲,从1939年开始到1946年,整整办学8年之久。这个时代正是抗日战争十分紧张,生活非常艰苦的年代。不少师生远离家乡和亲戚朋友,生活十分艰苦,只能靠微薄的薪俸和极少的助学金维持生活,但艰苦的环境也磨炼了师生的意志。在这八年间,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据《喜洲镇志》载:“华中大学在喜洲办学,招过八届学生,云南籍学生先后有300多人。”极大地促进了大理乃至云南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改变了当地的很多习俗,在滇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学校还进行了一项又一项学术研究,为云南培养了新一代人才,为边疆播下了文化种子。在这8年间,华中大学对喜洲的文化教育事业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当时喜洲有一所私立五台中学(现在大理二中的前身),教育学院学生到三四年级,大部分要到这所中学任教实习,有的教师也到学校兼课,五台中学实际上成了华中大学教育学院的实习中学,八年来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初、高中生。对提高当地文化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华中大学的师生对白族的语言及社会进行了调研,对南诏大理国的历史古迹进行了调查和考证,对洱海水质、水生动植物及生态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撰写的学术论文曾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有的还得过奖励。

    华中大学在喜洲期间,用木炭火力带动汽车发电机发电,供照明和碾米,使喜洲人大开眼界。在大办火力发电的同时,喜洲五台中学校长杨白仑聘请华中大学的几位物理系教授,对苍山万花溪、阳溪等水力资源作调查勘察后,提交了《大理喜洲万花溪水力发电报告》,于1944年开始筹备建厂,成立喜洲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喜洲的商业资本家、商号、五台中学为主要股东,购置水力发电机,并于1945年建成发电,这是云南省历史上继昆明石龙坝电站之后建成的第二个水电站。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6年4月,华中大学离开喜洲,到昆明后转长沙,再回到武昌。解放后,华中大学由私立大学转为公立大学。1951年华中大学与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合并,1953年改为华中师范学院,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师范大学。

    如今,这所大学,虽然离开喜洲整整六十多年了,但大理各族人民仍在念念不忘地议论这所大学给大理乃至滇西教育事业及科学文化的发展带来的种种好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新闻热线:0872-6985888 6985999
   第A1版:时政要闻
   第A2版:综合新闻
   第A3版:三塔文史
   第A4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B1版:社会新闻
   第B2版:新闻视界
   第B3版:旅游周刊
   第B4版:广告
巍宝山古建筑群——中国古建文物瑰宝
鹤庆糖画
弥渡加强保护国家级文物南诏铁柱
图片报道
巍山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大理海东志略》等出版
华中大学在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