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要闻

第A2版
综合新闻

第A3版
洱海副刊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09年3月2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努力把洱源建设成为大理州的绿色名片

    □ 本报通讯员 杨崇勇

在洱源,随处可见“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的宣传标语,到学校里转转看,还可以遇上孩子们正在上环保课呢。近年来,随着洱源县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全面实施,洱源成了大理州推进生态建设、做好洱海保护的一块热土、一个主战场。

    工作不力一票否决

为了切实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洱源县首先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围绕责任目标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洱源县还建立了重奖重惩的激励机制,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根据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奖惩,工作不力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推进“六大工程”系统

洱源县是洱海的源头,境内洱海流域径流量占到洱海平均径流量的70%。近年来,洱源县遵循“依法保护,综合治理;依靠科技,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责任到人,一抓到底”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生态设施体系、生态屏障体系、生态产业体系、生态家园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旅游体系等生态体系建设。县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投入巨资,全面加强截污、治污工程建设;用生态文明和现代产业发展理念改造提升全县农业产业,着力打造生态农业体系和生态工业体系;将全县各旅游景区梳理划分为生态文化旅游区、生态观光旅游区、温泉康体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等重点区域进行重点建设;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建设好核桃、梅果、华山松等林果产业基地,积极加强全县生态屏障建设;编制《创建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的全面推开,使洱源县生态建设的着力点从重点治理转向了系统化建设,在实践层面上实现了质的突破。

    面源治理无死角

洱源县境内5个湖泊和7条较大的河流,全部注入洱海,近千条支流大部分穿越村镇,全县面源污染治理任务很重。多年实践,让洱源县摸索出了一整套治理面源污染的好办法。首先,建立河道协管员制度。其次,在禁用含磷洗涤剂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第三,以沼气、有机肥利用、生态种植养殖等技术集成为手段,改善当地的能源利用现状和农业肥料利用状况。第四,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探索出“农户集资、政府补助、袋装收集、定时清运”的垃圾管理模式。

    建好湿地,净化水质

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工作中,洱源县着力实施湿地保护建设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在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和云南省第一片人工湿地——县城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湿地后,又投资建设了海西海前置库湿地。目前,以净化弥苴河、永安江水质为目标,洱源县正按照“圈定四至、种植管制、自主经营、政府补贴”的原则,积极推进邓川邓北桥、右所东湖等湿地的建设工作。

    生态文明战略凸显绿色未来

2007年底,州委、州政府提出把洱源县作为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最终把洱源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的战略目标。到201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弥苴河常年水质达到Ⅲ类、罗时江和永安江常年水质达到Ⅳ类,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6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不久的将来,洱海源头将会被建设成为大理州的一张绿色名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新闻热线:0872-6985888 6985999
   第A1版:要闻
   第A2版:综合新闻
   第A3版:洱海副刊
   第A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B1版:社会新闻
   第B2版:新闻视界
   第B3版:时尚前沿
   第B4版:文娱体育
我州各部门启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州政协州委统战部州纪委州委宣传部启动学习实践活动
努力把洱源建设成为大理州的绿色名片
图片报道
我州党政领导干部收看“时代前沿知识讲座”第二十六讲
我州扎实推进春耕备耕
凤仪片区逐渐成为大理州产业聚集发展新高地
大理州六大措施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