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一场为村里手艺人举办的展览

作者: 来源:大理日报 时间:2024/12/02 10:11

□ 记者 杨一薇 熊志明

11月18日,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活动,带大家走进了村里那些老手艺人的世界。

周城村是苍山云弄峰脚下、洱海霞移溪旁的一个白族古村落,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白族聚居村,被称为“白族文化的活化石”,村里生活着众多拥有“绝活”的传统手艺人。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手艺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他们仍怀揣着热爱之心,坚守着传统技艺。为了记录下这些平凡个体的生命故事,让年轻人能够了解和理解上一代人在同一片土地下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大理蓝续扎染的创始人张翰敏和爱人张斌启动了《周城匠人志》口述史整理项目。

“在创业和成长的历程中,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手艺人,他们的生命故事也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手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艺和生活方式,也是手艺人的精神和价值的表达,连接着爱与乡愁、人与自然、人与人。”张翰敏说,与大家分享一直鼓励着自己的这些手艺人的故事,是从创业之初就想要做的事。这次以“周城HU手艺”,即“周城好手艺”为主题,为乡亲们举办一场展览,希望这些手艺人能够通过展览感受到手艺带来的自豪感跟荣耀,也希望手艺人的状态能激励更多的年轻人。

展览位于周城村赵家大院,一座传统的白族四合五天井老宅。走进院内,木工、刺绣、制香、织布……10位传统手艺人以活态技艺展示的方式呈现着不同的技艺,观展的人们饶有兴趣地与手艺人们一起体验不同的项目。

“小时候我跟着爸爸妈妈种田,回来后最喜欢的就是绘画和刺绣,到现在六十几岁,做了一辈子。这个展览把我们手艺人集中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非常好,希望他们多办几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如今刺绣手艺人张莉已经成为了一名非遗传承人。

“从我爷爷到我儿子,我家已经传承了四代人。”木匠手艺人杨铃认为,木工活是一门汇集数学、物理等领域的中国传统技艺,不能失传,年轻人应该把它发扬光大。

翻开《周城匠人志》,里面详细记录了10位手艺人口述的故事,也记录着村里村外、老人和年轻人走访手艺人,最终整理成册的故事。除了张翰敏夫妻俩,村里很多年轻人也自发参与到了口述史的整理中。

“这一年多,我们陆陆续续采访了20多位手艺人,在书里面主要呈现的是10位手艺人的故事。不同的手艺人在介绍他们故事的时候,都会提到一个关键词就是‘用心’,他们觉得只有用心才能把一门手艺真正的做好。”大理蓝续公益中心项目人员廖晓璇表示,走访中,手艺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精神让她深受触动,希望在推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邀约更多人参与其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手艺背后的内涵。

“我们希望借这本书去呈现无数在大理这片土地上手艺人的故事,也希望我们的非遗文化能够在一个故事连接一个故事的时候,得到更多的推广和交流。”张翰敏介绍,《周城匠人志》第一卷口述史花了大概一年的时间整理汇编而成,接下来,将继续发力,记录更多手艺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