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钰涵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面对广大群众的满怀期盼,基层干部要学会“说话”,才能促进有效沟通,融洽干群关系,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宣传政策法规,善用“家常话”。“家常话”是日常生活中通俗的语言,朴实简单易懂。讲好“家常话”,将政策法规里晦涩难懂的语言转为“接地气”的话,才能激发群众的热情,推进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让法规入脑入心。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和吃透政策法规,将其进行提炼和转化,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家常话”来阐释宣讲。要放下身段,用真挚的情感深入群众生产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从中找到与政策法规相契合的点,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讲述,让群众感受到政策背后的温暖与关怀,增强遵规守纪的意识。
回应诉求矛盾,多说“贴心话”。“贴心话”是指站在群众的角度,感同身受,用暖言暖语给予关怀和支持、增进和谐。讲好“贴心话”,才能打开群众的话匣子,从而发现诉求的关键、矛盾的根源,并及时回应和疏导。要用心倾听,用情回应,学会换位思考,以“我也深有体会”来表达共鸣,用“请您放心”来传递信心。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以“贴心话”为群众排忧,不说违背原则、没有依据、不利于大局的话,真正把群众当作亲人。矛盾纠纷调解时,要充分了解双方情况,厘清责任,不偏不倚,搭建好双方有效沟通的桥梁,提出公正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
开展调查研究,讲好“本地话”。“本地话”是指当地的方言。讲好“本地话”,便于获得一手资料,为调查研究提供坚实的支撑。基层干部要主动加强学习、快速融入,缩短语言适应期,学习掌握“原汁原味”的乡音民谚、土话方言。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群众共坐一条凳子,主动与群众沟通交流,让老百姓毫无芥蒂“讲问题”、敞开心扉“发牢骚”,在与群众近距离接触中“沾土气、接地气”,用与群众同频共振的“共同语言”获得群众认可,摸清基层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开展具体工作,精通“内行话”。“内行话”是业务领域的专业语言,是落实工作的关键。基层干部往往身兼多职,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成为一线的专家,讲好“内行话”,自己才能有底气,才能让人服气。要发挥身在基层、见多识广的优势,努力把自己变成行家里手。要根据工作岗位需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主动向书本学知识、向前辈学经验、向实践学本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要正确运用好“内行话”,准确理解工作要求,精准制定工作措施,有效规范业务流程,着力提高工作效能,切实增强群众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