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红绿双擎”助腾飞

——记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祥云县刘厂镇人民政府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11/02 08:48

□ 特约记者 陈应国

通 讯 员 冯雪娥

前不久,云南省第七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昆明举行,祥云县刘厂镇人民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第七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深秋,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刘厂镇,到处洋溢着丰收景象。放眼望去,宽阔平坦的乡村道路向四方延展,生意盎然的土地上,稻浪层层起伏,村庄美丽如画。

近年来,祥云县刘厂镇人民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充分挖掘优势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绿色发展,以“红绿双擎”为动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腾飞。

刘厂镇是云南籍第一位共产党员王复生烈士、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任书记王德三烈士的故乡,集镇所在地大波那出土了中国唯一传世的青铜棺椁,红色文化丰富,历史文化厚重。刘厂镇人民政府坚守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红色文化”润民的理念,围绕“红色文化+美丽乡村+农业产业+红色旅游”这一主线,聚焦打造“红色传承乡愁故地、绿色发展品牌中心、三产融合示范园区”的镇域样板,积极争取省州县项目、资金支持,建设9个红色书屋,整理出版了《王德三遗文选》《王德三(连环画)》等红色书籍,协作编排红色花灯剧《省委书记王德三》,多方式、多角度展现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红色底蕴,引导广大群众积极传承红色基因,感恩奋进、守望相助,着力提升民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作为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前沿阵地,刘厂镇人民政府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为己任,优化营商环境,培育中小微企业246家,其中州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规上企业6家,建成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全国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加工基地,就地转移劳动力1.2万余人,培育新型产业工人1362人,累计孵化创业者134人,走出一条“党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共同富裕路。

在推进绿色发展进程中,刘厂镇人民政府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采取“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政策推动、科技带动,资金扶持、全面提升”综合措施,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项目,引导群众发展产业,着力提高民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1年3月,为推动大波那绣球山千亩特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镇政府机关干部包片梳理用地存在问题,深入群众家中讲规划、讲政策、讲发展。创造了7天完成基地建设规划的最高效率,仅用15天便完成1000亩土地流转手续,30天时间启动项目,仅3个月建成780亩标准化蔬菜大棚并投产,该项目建设深受好评,被称为“刘厂速度”,有效带动本地季节性务工1000多人(次),年人均增收3万余元。

刘厂镇人民政府坚持用民生实事架起干群“连心桥”,以党建引领绿美建设,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维护岸绿水清景美的河湖景观,多方筹资、夯实基础,实现村组主干道硬化率、垃圾收集处理率等均达100%。通过持续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全镇民生工程建设硕果累累,中心敬老院、幼儿园等民生设施一应俱全,刘厂卫生院获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称号,大波那社区农家书屋被列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和“云南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大波那、王家庄、松梅三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2个、州级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村4个,镇人民政府被表彰为大理州文明单位,实现了全域文明创建。

目前,全镇累计流转土地2.3万亩,建成4个万亩种植产业基地,即烤烟套种秋豌豆1.2万亩、蚕桑1.95万亩、蔬菜6.41万亩、红梨和冬桃等特色林果2.42万亩。形成5个亿元规模产值产业,即种植业总产值突破14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4亿元、农副产品产值突破10亿元、畜牧业产值突破6亿元、群众劳务收入达2亿多元。全镇8个村建成县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体系初显成效,形成“西片蚕桑、中片蔬菜烤烟、东片经济林果和多点规模养殖小区”的产业格局。青坡村被认定为省“一村一品”蚕桑专业村,松梅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蚕桑示范村,刘厂镇被认定为省“一村一品”蔬菜专业镇。